1. 简单百科
  2. 棘鲆科

棘鲆科

棘鲆科是辐鳍鱼纲鲽亚目中的一科,全世界共有5属6种。它们的体长呈椭圆形,极纵扁,双眼同位于体左侧或右侧,口位于吻端,下颌稍突出,上下颌齿小而尖锐,腭骨无齿。棘鲆科属于肉食性,平时在砂地上觅食小鱼及甲壳亚门等。该科的背鳍起点于眼之上方,背鳍与臀鳍均不与尾鳍相连,腹鳍基底短,具I硬棘5软条,眼侧胸鳍短于盲侧,内侧鳍条分枝,盲侧鳍条均不分枝,肛门偏于眼侧。棘鲆科共有4个属,其中3个属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而Citharus分布于地中海和东大西洋(西北非海域),共有7种。它们的体长在14至36厘米之间。

简介

中文科名:棘鲆科

科名:Citharidae

科俗名:Largescaleflounder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日本至澳洲海域。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极纵扁;双眼同位于体左侧或右侧。口于吻端;下颌稍突出;上下颌齿小而尖锐;腭骨无齿。鳃盖膜分离;前鳃盖骨后缘多少游离,无皮膜或鳞片。背鳍起点于眼之上方;背鳍与臀鳍均不与尾鳍相连;腹鳍基底短,具I硬棘5软条;眼侧胸鳍短于盲侧,内侧鳍条分枝,盲侧鳍条均不分枝。肛门偏于眼侧。全世界5属6种(Nelson,2006)。

栖所生态

底栖砂泥底鱼类,栖息深度在18-73米左右,有些种类常被发现于河口外围。产漂浮性卵,孵化后小鱼之外形和一般鱼类相同,眼睛位在体之两侧,且先行漂浮性生活,然后才下沈至砂地上活动。具有保护色,会随外在环境之变化而改变体色,如不仔细寻找,常会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利用背鳍和臀鳍缓缓的游走,遇到敌人,则会摆动身体及尾部快速游动或躲入砂中。是砂地上的隐身能手。

科目种属分类

新西兰短鲽Brachypleura novaezeelandiae

腋鳞菲律宾拟棘鲆Citharoides axillaris

拟棘鲆Citharoides macrolepidotus

大鳞拟棘鲆Citharoides macrolepis

斑尾棘鲆Citharus linguatula

大鳞真棘鲆Eucitharus macrolepidotus

鳞眼鲆Lepidoblepharon ophthalmolepis

双斑蟳似棘鲆Paracitharus macrolepis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