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郡
衡山郡,中国古代的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后设立,郡治所在邾县(今湖北黄冈市北)。郡名源于境内的南岳山(古衡山,在今安徽省霍山县),汉时改称天柱山。衡山郡的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脉周围一带,约涵盖今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红安县、黄冈市以东,安徽省霍山、怀宁县两县以西,南至长江,北至淮河地区。
历史沿革
秦朝时置衡山郡,治所在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西北)。前206年,熊心置衡山王国。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废衡山王国为郡,属淮南王国。刘恒十六年(前164年),复为衡山王国,仍治邾县。刘彻元狩元年(前122年)又废衡山王国改为郡。次年,撤消衡山郡,分其东部及九江郡南部组建新的庐江郡(治舒,今庐江县城池乡城池村城池埂),西部及南郡地设置江夏郡。汉武帝时,衡山郡的辖境缩小,元狩元年(前122年)复改为衡山郡,次年分置六安国。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衡州为衡山郡。治所在衡阳市(今衡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南衡山、常宁市、耒阳市间的湘江流域。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为衡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