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济宁清真东大寺

济宁清真东大寺

济宁东大寺位于济宁市区南关回族聚居区,是鲁西南伊斯兰教活动中心,属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

济宁东大寺自明朝起,历代均有修缮,清朝乾隆敕建后成最终规模。东大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全寺面积7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518余平方米。寺院坐西朝东,主体建筑包括石坊、大门、邦克亭、大殿、望月楼、后门牌楼,沿东西轴线排列,两侧设有南北讲堂、水房等。建筑布局层层叠落、严谨合理,结构密集,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东大寺面朝大运河,寺门朝东,共有4道大门,首道门为木栅栏式。栅栏后立有石质碑坊,浮雕有狮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额枋上均刻有卷草,石坊左日右月,故称“日月坊”。石坊后有大门3间,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大门左右有抱鼓石、盘龙柱和盘花柱等雕饰,门两侧为八字墙。

简介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因寺门临大运河西岸,故俗称“顺河东大寺”。济宁顺河清真东大寺创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清康熙重建,距今已有600余年,是一座“龙首”式样的中国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主体建筑石坊、大门、邦克亭、大殿、望月楼、后门牌楼,排列在东西轴线上,左右为南北讲堂,布局严密,结构合理,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群的代表作之一,“其气魄位列全国清真寺木结构建筑之冠”。全寺面积6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18平方米,因寺门临古运河西岸,坐西朝东,故俗称“顺河东大寺”,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况

该寺建筑年代,据寺内清同治六年(1867)碑记载,在明天顺时即有一古寺,在 济宁台东棉花街。后在明成化时由当地穆斯林社首马化龙父子出资将寺迁至今地。又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公建顺河东大寺碑记载,寺创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清康熙穆斯林集资重建,建筑规模宏伟,“属南北回教寺院之冠”。同治元年碑记载,清乾隆重修礼拜大.殿等建筑。据建筑学家考证,该寺大门为明代遗构,其他建筑造型为清乾隆时所建。该寺全部建筑高大巍峨,布局严密,结构合理,工艺精湛,是中国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寺院坐西朝东,建筑面积达4134平方米。寺门朝大运河,共有4道门,第一道门是木栅栏式。栅栏后立有石质碑坊,浮雕有狮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额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饰两旁,故称“日月坊”。石坊后有大门3间5,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大门左右有抱鼓石、盘龙柱和盘花柱等雕饰,门两边为八字墙。二门为重檐圆顶,下檐带垂柱,形似楼房,为“邦克楼”。南北讲堂各6间。礼拜大殿7间15檩,由24根粗两围的木柱支擎,上为卷棚式,由黄绿色琉璃瓦覆顶,顶脊和8条垂脊饰以龙纹尾,殿顶嵌着铜质镏金宝瓶。大殿四周窗,全用楠木阿拉伯语组成的花纹图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设在殿外两侧。大殿后有望月楼,是一座3层阁楼,上覆六角形盖式楼顶。后门楼和后牌楼重重叠落,为木构建筑,高大雄伟。20世纪80年代又经多次维修。已恢复原貌。

参考资料

济宁东大寺.携程.2023-11-08

济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二十一济宁东大寺.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03-25

老济宁的记忆之­ ——东大寺.孔孟之乡.2024-03-25

济宁清真东大寺.U途旅游网.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