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茎委陵菜
多茎委陵菜(学名:委陵菜属 multicaulis Bunge)是蔷薇科委陵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200米至3,800米的地区,多生于草地、沟谷阴处、生耕地边、向阳砾石坡和疏林下。全株茎秆叶片质地柔软,无臭、无味、无刚毛、刺毛,可用作放牧利用。
形态特征
多茎委陵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圆柱形。花茎多而密集丛生,上升或铺散,长7-35厘米,常带栗色,被白色长柔毛或短柔毛。
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4-6对稀达8对,间隔0.3-0.8厘米,连叶柄长3-10厘米,叶柄暗红色,被白色长柔毛,小叶片对生稀互生,无柄,椭圆形至倒卵形,上部小叶远比下部小叶大,长0.5-2厘米,宽0.3-0.8厘米,边缘羽伏深裂,裂片带形,排列较为整齐,顶端舌状,边缘平坦,或略微反卷,上面绿色,主脉侧脉微下陷,被稀疏伏生柔毛,稀脱落几无毛,下面被白色绒毛,脉上疏生白色长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状相似,惟小叶对数较少。
基生叶托叶膜质,棕褐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全缘,卵形,顶端渐尖。
聚伞花序多花,初开时密集,花后疏散;花直径0.8-1厘米,稀达1.3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副萼片狭披针形,顶端圆钝,比萼片短约一半;花瓣黄色,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微凹,比萼片稍长或长达1倍;花柱近顶生,圆柱形,基部膨大。瘦果卵球形有皱纹。花果期4-9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四川省。生长在海拔200-3800米的耕地边、沟谷阴处、向阳砾石山坡、草地及疏林下。
生长环境
多茎委陵菜适应范围广,从东北地区至西北、华北至西南都有分布,能适应海拔3000-3600米地区,也能适应低海拔的东北地区,并生长发育良好。
生活习性
多茎委陵菜为中早生植物,在干旱草原、草甸草原都以伴生种出现在各类草场中,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沙化土壤至草甸土都能生长,pH值7.1-8.1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能在于旱的荒漠中生长,在草甸草原潮湿的草场发育也很好。
多茎委陵菜的抗寒力强,青藏高原3600-4200的海拔地区,高而冷;冬季气温一般在-37℃以下,多茎委陵菜都能越冬。抗旱能力也强,在荒漠、半荒漠干旱草原上都有分布。耐盐碱,多茎委陵莱在干旱草原、草甸草原,半荒漠芨芨草草原上都以伴生种出现在各类草场上,多茎委陵菜生态可塑性很广。
个别地段多茎委陵菜能形成层片,植丛,也可形成小片群落。在半荒漠的芨草草场上,以芨芨草为优势种,多茎委陵莱往往形成植丛伴生于芨芨草堆下,有时形成小片群落,在干旱草原上,以针茅属为建群种群落中一般伴生、散生在草场上,在草甸草原上常伴生于以高山嵩草、圆穗为优势种的草场,并能形成植丛。
主要价值
多茎委陵菜植株矮小症,能形成植丛,全株茎秆叶片质地柔软,无臭、无味、无刚毛、刺毛;叶片和花序占比例较大,耐践踏,耐牧。一般只能用作放牧利用。
多茎委陵莱菜含营养成分,生育则的各个时期都含有较高的粗脂肪,粗蛋白质,糖类及矿物质,粗纤维含显低,易于消化。
多茎委陵莱各个生育期各类家畜均喜采食,开花前期羊、牛最喜食,开花后期牛最喜食,羊喜食,马乐食;该草常年四季各类家畜都采食,秋季牛、羊食后能增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