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叶金花
粉叶金花(学名:玉叶金花属 'Alicia'),隶属于茜草科玉叶金花属下的杂种栽培品种,其高度可达三米。植株拥有广圆形的树冠,分枝繁茂,尤在夏秋之际,花朵绽放,姿态分外美丽。其叶片对生,呈卵状披针形,纸质而全缘,叶尖渐尖,基部则为楔形;幼枝与幼叶表面覆盖着细腻的短柔毛。粉叶金花的聚伞花序顶生于枝头,每一花序中均点缀着扩大的粉红色叶状萼片,萼片形态近圆,花冠则如漏斗般展开,常被细毛覆盖,裂片以镊合状排列。雄蕊生长于花冠筒喉部,花丝极短;子房内每子室均承载着多数胚珠。果实为肉质浆果,萼裂片可能宿存或自然脱落。种子细小,花期横跨5月至11月。
粉叶金花原产于热带非洲与亚洲,是典型的阳生植物,偏好高温环境,既耐热又耐旱。因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种植方式,粉叶金花非常适合庭院种植及盆栽观赏。
形态特征
粉叶金花隶属于茜草科玉叶金花属下的杂种栽培品种,其高度可达三米。植株拥有广圆形的树冠,分枝繁茂,尤在夏秋之际,花朵绽放,姿态分外美丽。其叶片对生,呈卵状披针形,纸质而全缘,叶尖渐尖,基部则为楔形;幼枝与幼叶表面覆盖着细腻的短柔毛。粉叶金花的聚伞花序顶生于枝头,每一花序中均点缀着扩大的粉红色叶状萼片,萼片形态近圆,花冠则如漏斗般展开,常被细毛覆盖,裂片以镊合状排列。雄蕊生长于花冠筒喉部,花丝极短;子房内每子室均承载着多数胚珠。果实为肉质浆果,萼裂片可能宿存或自然脱落。种子细小,花期横跨5月至11月。
生活环境
粉叶金花原产于热带非洲与亚洲,是典型的阳生植物,偏好高温环境,既耐热又耐旱。不适合种植于长期积水或排水不良的生长环境,若处于阴蔽处则生育开花不良,以光照充足,具有排水良好的土壤的环境为优。
主要价值
粉叶金花叶色翠绿,生长快速,花姿美,花期长,适应性强;适宜盆栽、花槽栽植,也可单植、列植,或群植于庭院中,是南方夏季的莳花之一,也是造园添景的理想灌木。同属的还有红叶金花、玉叶金花,株型类似,花色不同。
繁殖方法
粉叶金花的繁殖主要采用扦插法,最佳时机选在冬季与春季交替之际的2月底至3月初,此时植株尚未开花,正蓄势待发新芽,是繁殖的黄金时段。插穗应挑选自去年生长的健康、无病虫害的枝条,长度控制在15-20厘米之间,以保留3-4个节为宜。插穗上端切口需略斜,以利于排水,但需确保切口位于芽眼上方1-2厘米处,避免过近导致芽眼失水受损。下端切口则应在节下平切,随后使用“根太阳”生根剂400倍液与黄泥调和成的泥浆涂抹切口,之后可选择斜插或直插于育苗床中,插入深度约为插穗全长的1/2至2/3。
扦插介质优选河沙,保持温度在25-28℃之间,并置于通风凉爽的环境中。大约4-5个月后,插穗生根稳固,即可进行移植上盆。扦插苗的管理相对简便,整个生长期内无需施肥,仅需每日喷水一次,以维持适宜的湿度即可。
栽培管理
为了提高粉叶金花的成活率,通常会先将其移栽至花盆中培育。上盆后,应将植株置于凉爽通风处,并用黑纱网遮阳降温一周,同时确保水分充足。待苗圃中的植株稳定成活后,撤去纱网,进行常规管理。
根据栽培目的,对植株进行适时修剪整形。作为盆栽时,需控制植株高度,保留健康粗壮的枝条,培养适宜的主干和分布均匀的主枝、侧枝,以形成美观的树冠。庭院绿化时,则可选留2-3个主干,每个主干上选留1-2个分布合理、长势均衡的分枝作为主枝,根据所需树体大小调整主枝的选留时间,避免主枝间相互交叉,确保树形美观。定植前需挖好洞穴并施足底肥,移栽时尽量保持根部土坨完整,种植深度适中,压实土壤以防倒伏。定植初期需每天浇水,之后根据土壤湿度调整浇水频率。为防止“假活”现象,一个月后确认成活情况,适量减少浇水。
开花后,及时修剪掉多余枝条,特别是干枯、病虫、徒长及弱小枝,以促进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花芽分化。修剪后追施复合肥,促进新枝粗壮,提高花朵品质和数量。随着树冠的形成,日常管理中需对过高枝条进行短截,疏剪过密枝条,保持树势旺盛,确保花卉的持续美观与高产。
参考资料
玉叶金花属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