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平卢

平卢

平卢,即平卢节度使,唐开元七年(719年)置镇,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安史之乱期间,平卢反正。上元二年(761年),节度使侯希逸史朝义部所迫,南迁淄青(青州市),称平卢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从此淄青有平卢之号。自李正己据有淄青,凡四世,共计五十四年,经李纯略定,分为淄青节度使、海观察使、天平节度使三道,平卢遂平。开元二十八年前后,朝廷敕令平卢军节度使乌知义:“渤海国黑水近复归国,亦委卿节度”。李隆基晚年升安禄山为平卢军使,兼营州都督,平卢成为安禄山的根据地之一。安史之乱后期,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淄青(平卢)为李正己占据。在之后的54年间传给其子李纳、孙李师古李师道,终被唐朝朝廷平定。其间淄青节度使、平卢淄青节度使、平卢节度使等称号交替使用。

历史事件

唐开元七年(719年)置镇,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安史之乱期间,平卢反正。上元二年(761年),节度使侯希逸史朝义部所迫,南迁淄青(青州市),从此淄青有平卢之号。

经过

后为安史之乱平定后,淄青为李正己所得,据有 淄,青,齐,登,莱,海,祈,密八州,李豫季年,汴宋军,即宣武军李灵濯作乱,李正己乘机攻占隶属宣武军的,曹,兖,郓四州和隶属武宁军,即感化军的徐州,据有十三州,李正己遂从淄州移镇郓州,留子李纳留守青州。

建中二年七月,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死,其子李纳秘不发丧,擅领军务。八月开始发丧,奏请袭其父位,德宗李适不许。十月,李纳攻打宋州(治宋城,今商丘市县),徐州市刺史李淆率州归附唐廷。德宗命李淆为御史大夫,充招谕使。十一月,李纳派遣其将王温会同魏博将信都崇庆一起攻打徐州。德宗命朔方郡大将唐朝臣率5000朔方兵与宣武节度使刘玄佐、神策都知兵马使曲环滑州刺史李澄等共同救援,于初七在徐州大破淄青、魏博军。魏博、淄青兵弃城解围逃窜,平卢军遂失去徐州,只据有十二州。李纳死后,其子李师古袭领其位,师古死,师道继其位。

李纯年间,调任武宁军节度使李愬,横海节度使乌重胤,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淮南节度使李夷简,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同讨师道,兵马使刘悟斩师道首级降。自李正己据有淄青,凡四世,共计五十四年,经宪宗略定,分位三道,淄,青,齐,登,莱仍为淄青节度使,分兖,海,祈,密置兖海观察使,濮,曹,郓置天平节度使。

南迁之前的平卢军节度使

开元七年(719年)升平卢军使为平卢军节度,经略河北支度,治所营州。平卢军节度使的历任人员包括张敬忠(719年)、许钦澹(720年)、臧怀亮(722年—725年)、薛楚玉(730年—732年)、张守珪(733年)、乌知义(734年—738年)、王斯(740年—741年)、安禄山(741年—755年)、吕知诲(755年—756年)、刘正臣(756年)、徐归道(756年—757年,安禄山所任)、王玄志(758年)以及侯希逸(758年—765年),其中侯希逸在762年后迁至青州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