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是由全中国从事自然资源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教育以及经营管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1980年9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1993年2月更名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历史沿革

1980年9月,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

1982年4月,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筹备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1983年10月,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1988年1月,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1993年2月,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更名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1998年5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004年4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009年10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2014年10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召开。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 最高权力机构

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和监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审议监事会的工作报告;

(五)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六)决定终止事宜;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天津市重庆商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人选应是学术上有成就、学风正派、能参加本会实际工作的专家、学者及从事资源科学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

第十九条  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决定聘任和解聘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情况;

(五)负责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和人选;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 下设机构

截至2015年3月,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有研究专业委员会28个,工作委员会4个,分会4个。

组织会员

• 会员分类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包括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

• 入会条件

申请加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认本会的章程;

(二)主动申请加入本会;

(三)能够参加本会活动。

(一)个人会员

1、具有一定资源科技领域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或专业知识的科技工作者、热心支持学会工作并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管理工作者。

2、从事自然资源相关领域学习研究的在读研究生。

(二)单位会员

与本会学科或专业有关,具有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愿意参加本会活动,支持本会工作的科研、教学、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港澳台地区民间社会团体除外)。

• 入会程序

(一)个人会员:个人提出入会申请,经两名会员介绍或单位推荐,经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可成为本会会员,本会颁发“个人会员证”。

(二)单位会员:单位提交书面入会申请,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由本会颁发“单位会员证”。

•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举办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和优惠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积极参加本会组织的活动;

(四)按本会章程规定按时缴纳会费;

(五)支持本会工作,提供有关资料

• 退会说明

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本会颁发的会员证。

会员1年不履行章程规定的缴纳会费义务,经提示后仍不改正,视为自动退会;再次申请入会需重新审批。不缴纳会费者,不能成为本会理事候选人。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研究通过,予以除名。

业务资产

• 业务范围

(一)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和资源科学的发展。学术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研究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区域自然资源综合研究、管理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交流,以及跟踪国内外自然资源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技术方法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二)普及资源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群众性特别是青少年的资源科学知识教育活动。

(三)承担国家和地区有关资源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大决策科技论证,对国家和地区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开发、利用管理问题发挥咨询智库作用,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有关自然资源方面的学术著作、刊物和普及读物,提高全民对资源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认识,树立新的自然资源观,推动中国资源科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

(五)举荐优秀科技人才,按照规定经批准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维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建议,举办为会员和资源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各种活动。

(六)开展本会志愿者活动,推进志愿者互认工作,探索本会办事机构管理新的工作方式。

(七)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从事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

(八)符合本会宗旨的其他活动。

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 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 学术年会

2018年11月,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湖南省自然资源学会承办的2018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年会主题为“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与管理变革”,年会邀请院士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由学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合全中国资源类院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承办16个分会场及4个专业性论坛;举办党建特色活动;表彰青年优秀论文奖。

• 第三届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2018年5月,由郑州大学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资源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郑州举行,论坛主题为“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责任与使命,挑战与机遇”,与会专家做了15个相关引导性报告,并开展讨论与碰撞,为中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贡献出了许多创新思想和管理方案。

报刊资源

自然资源学报》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被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录。

资源科学》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含扩展版)等收录。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资源与生态学报)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收录。

《Journal of Arid Land》(干旱区科学)被SCI科学引文索引(美)(2017)、Pж(AJ)文摘杂志(俄)(2014)、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等收录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 “优秀科技奖”、“青年科技奖”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青年科技奖”于2013年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资源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倡导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精神,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挥学会在服务社会和推动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该奖每两年评选1次。

科普活动

• 公众科学日活动

2018年5月,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会主办科普讲座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刘洪涛副研究员作了主题为“垃圾分类背后的故事”的科普讲座。通过组织科普讲座活动,学习垃圾知识,掌握减少生活垃圾及垃圾正确分类的方法,进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电视科普专题片

2006年1月,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组织拍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协拍的《中国资源安全警示录》电视科普专题片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该片由四集组成,即水资源安全篇、土地资源安全篇、矿产资源安全篇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篇,每集20分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会徽由大写字母“C”、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平放书籍以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英文缩写“CSNR”等要素组成。

精神文化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动员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以推动资源学科建设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心,加强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促进资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繁荣,促进资源科技的普及与推广,促进资源科技人才的成长与提高,促进资源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结合。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公民资源科技素质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在活动中遵守中国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团结全体会员和科技工作者,为实施科教兴国、实现中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章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22-08-03

分支机构.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