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刺竹

刺竹

刺竹(B.blumeana Schult.f),秆高8-20m,径5-15cm,节间长20-35cm,幼秆粉绿色,表面光滑无毛,基部近节上面环生气根,秆壁厚8-30mm,主枝发达,下部每节仅1枚,粗长平展,中下部和基部有弯曲短刺。

形态特征

秆脱落,夺取革,先端截形,表面密被棕褐色刺毛;箨耳狭长,左右近相等,边缘具长8-12mm之遂毛;箨舌高4-6mm,尖齿缘,上端疏生短须毛;箨叶尖三角形或披针形,厚革质,黄绿色,表面无毛,腹面基部被细毛及柔毛。叶片狭披针形,长10-25cm,宽0.8-2.0cm,表面绿色,无毛,背面较淡;冬季转黄绿或淡棕色,全部脱落。

分布范围

台湾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云南省等,最高可达海拔1000m,但以300m以上为多。

主要价值

常营造作围篱或作防风林。竹材坚韧不易虫蛀,用于建筑、家农具等。

中药属性

别名:刺竹、刺钩竹

性状:植株丛生,有刺。多植于屋宇的周围或旷地上。竹心药用。

气味:甘;凉。

功效:清热利尿;止血。

主治:小儿风热感冒;高热;尿路感染;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