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穗草
扁穗草(学名:Blysmus compressus),莎草科扁穗草属下的一个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短的匍匐根状茎,秆近散生,三稜形,中部以下生叶,基部有黑色老叶鞘。叶平张,渐向顶端渐狭,近顶端三稜形且有细齿,一般短于秆。它的花果期在7-8月间。
形态特征
扁穗草叶鞘闭合,上部者短于节间,脉间密生倒向微毛,尤以下部者为甚;叶舌短而坚硬,长约0.5毫米;叶片质厚,扁平而边缘稍内卷,具横脉,长20-30厘米,宽5-10毫米。总状花序长15-22厘米,含13-20小穗;穗轴节间角棱粗糙,下部者长14-20毫米,上部者长3-10毫米;小穗柄具刺毛,长约5毫米;小穗长12-14毫米(芒除外);颖狭披针形,先端渐尖,革质,脊上粗糙,第一颖具3脉,长5-6毫米,第二颖具4-5脉(侧脉不明显),长7-7.5毫米;不育外似颖,但较大,长10-14毫米,各具5脉,顶端具短尖头;孕性外稃长10-12毫米,脊之顶端具狭翼,翼缘粗糙,先端延伸成长芒,芒长10-15毫米;内稃短于外稃,较窄狭,脊具微纤毛;花药长4毫米;子房顶端无毛,花柱极短。花果期夏季。
分布范围
扁穗草产于新疆,欧洲和中亚也有分布。在中国,还可以在四川省和东北的长白山找到它。此外,它也分布在俄罗斯的库页岛(库页岛)和日本。
生长环境
扁穗草生长在河滩湿地,海拔可达2000米,多生长于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