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堤孩
《涡堤孩》是德国作家莫特•福凯的一部童话中篇小说,原作名为《Undine》,讲述了水精灵Undine为了获得灵魂而嫁给了名叫胡尔德布兰德的骑士的故事。这部作品最初发表于1811年,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已被翻译成英语和其他多种语言。
作品介绍
《Undine(涡堤孩)》是德国作家Friedrich de la Montte Fouque的作品,叙述湖水的女神与骑士的爱与死,自然与人的交流的幻想小说,并参插了自然哲学,被认为是后期浪漫主义的佳作。故事讲述了生来没有灵魂的涡堤孩Undine,通过与凡人结成婚姻,并生育子女,从而获得自己的灵魂。描述了一段忠贞不渝,同生共死的爱情故事。徐志摩手下的涡堤孩,被赋予了中国式的色彩,曾被陈源笑称其译作似“跑普氏野马”。
创作背景
灵感来源
《涡堤孩》的故事受到了神秘学家帕拉采尔苏斯的作品的启发,他创造了“Undine”这个词(来自立陶宛语单词Vandene,意为“水”)。帕拉塞尔苏斯在其《仙女书》中提到,水精灵可以通过嫁给人类获得不朽的灵魂。这一概念也出现在法国传说《梅卢辛》和德国故事《彼得·冯·斯陶芬贝格》中,其中水精灵在骑士娶了另一个女人后杀死了他。
涡堤孩与徐志摩
夏志清在《涡堤孩·徐志摩·奥德两赫本》中说——徐志摩读小说时,把他自己和林徽因比作是黑尔勃郎和涡堤孩,把张幼仪比作了培儿托达,这个假定我想是可以成立的。他把《涡堤孩》译成中文,明说是译给母亲看,其实是借他人之笔,写了他自己和林徽音的一段宿缘,虽然徐志摩1922年10月回国想同林徽音结婚的时候,她已正式和梁思成(梁启超长公子)订了婚了。译文引子里好多次提到“母亲”,我敢断定是影射了林徽音本人。文末写道:“所以胆敢将这段译文付印——至少我母亲(林徽音)总会领情的。”
故事情节
《涡堤孩》的故事情节围绕着水精灵涡堤和骑士胡尔德布兰德的爱情展开。涡堤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水精灵,她通过与人类结婚来获得灵魂。故事中,涡堤与胡尔德布兰德相爱并结婚,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涡堤的水精灵身份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危险。最终,涡堤为了保护胡尔德布兰德而牺牲了自己,她的爱情和牺牲使她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传说。
名词详解
涡堤孩Undine,中译名温蒂妮,通常用于指传说中四大精灵(火、水、风、土)中的水精灵,是一切水元素的主宰,象征生命的重生之力、丰饶和净化。她们多在森林中的湖泊及瀑布附近出没。涡堤孩Undine在拉丁文中原是指“波浪、波浪的使者”,传说是心地善良的女性死后就会变成水之精灵Undine。在民间传说里,水之精灵温蒂总是以美丽的少女形象出现,若有年轻的男子经过水边,水之精灵就会将他们诱入水中淹死,从而永远占有他们的灵魂,因此对于男性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精灵。但是有时候水之精灵也会陷入与人类的热恋而无法自拔,甚至成就姻缘。不过即使是在和水之精灵结合后,也不要在水边呵责水精灵,因为她们会生气害怕而逃回水里,可是,回归水中的涡堤孩Undine亦会失去由婚姻所赋予的灵魂。
改编作品
《涡堤孩》的第一部改编是E.T.A.霍夫曼于1816年创作的歌剧。这是霍夫曼和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福克合作的成果,霍夫曼谱写了乐曲,福克将自己的作品改编成了剧本。这部歌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在他的评论中称赞它是德国人渴望的那种作品:“一个完全独立的艺术作品,在其中相关和合作的艺术的部分融合在一起,消失了,并在消失中以某种方式形成了一个新世界”。
成功与影响
《涡堤孩》在19世纪非常受欢迎,根据1843年《泰晤士报》的说法,“这是一本书,如果你在外国图书馆要求,你一定会找到的”。威廉·莱昂纳德·考特尼的未删节英文译本并由亚瑟·拉克姆插图的版本于1909年出版。乔治·麦克唐纳认为《涡堤》是所有童话中“最美丽的”,而拉夫卡迪奥·赫恩在他的文章《小说中超自然的价值》中称《涡堤》是一部“出色的德国故事”。《涡堤》在夏洛特·玛丽·永的《雏菊链》和路易莎·奥尔科特的《小妇人》等作品中的提及表明,它是19世纪许多儿童最喜爱的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