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秋霜
《人迹秋霜》是大型原创现代川剧,是禁毒宣传戏,编剧为自贡市作家廖时香、李加建。
获奖
作家廖时香在戏剧、电视剧创作方面显示了强劲实力,其创作的大型原创现代川剧《人迹秋霜》,获“田汉戏剧奖”、中国人口文化奖;
第11届全国人口文化奖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自贡市川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人迹秋霜》被评为银奖剧目,饰演男主人公祁元发的著名演员陈述根荣获“最佳演员奖”,特邀著名川剧表导演艺术家任庭芳荣获“最佳导演奖”。
编剧谈川剧
魏明伦先生离开自贡市后,作家廖时香便成为自贡川剧界编剧的后起之秀,所创作的《人迹秋霜》,一炮打响并获全国人口文化奖两金一银。昨(4)日,廖时香以极高的热情,表达了他对川剧唱腔改革的参与:“我准备创作一部情感戏,看能不能作为川剧音乐改革的实验剧!”
廖时香讲,川剧唱腔不下力气改革,会失去越来越多的观众。“我本人早就不满意这种现状了。虽然在川剧团浸淫了十年,自己从来没有被川剧音乐感化过,总觉得不悦耳。业余时间,我们一些川剧人却大奏京剧消遣,并形成了一帮京剧爱好者,这是很具讽刺意味的!”他说,川剧唱腔也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产生之初,没有麦克风,到空旷的码头乡镇演出,为了字正腔圆,全凭嘴巴咬字清楚,很可能由此形成了说唱味重的定势,且有宋词长短句之感。另一方面,川人说话声调平直、短促,不像吴越、北京市说话有种音乐感。尤其川西坝一带,汉族人群中不容易产生动听的音乐,四川省的好音乐,大都出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因素很可能对原始川剧的创立产生过影响。川剧形成过程中,又加入了移民因素,昆、高、胡、灯、弹,有的来自川北,有的来自宛宛腔,形成了几百种曲牌,是全国最复杂的。一些业内人士由此还形成了看不起别的剧种的心态,认为像黄梅剧就只是上下剧,有点“小儿科”。甚至京剧,也只有西皮、二黄不多的几种。结果使川剧曲高和寡,一说改进,便反应强烈地要“捍卫”。好像一旦形成,再先天不足,也是“祖制不可违”。偏偏有时候真理是简单的!简化倒易于流传。
现在,川剧的音乐改革慢慢现代化了,《人迹秋霜》的乐队都是40多人,连风琴都用上了,但是乐曲还应改进。沈铁梅在声腔上作了很大改进,她是京、川剧双栖的,把二者合得很好。可见改革已是大趋势。廖时香说:他拟新创作的一部情感戏,专门为唱腔改革而写,目前正在加紧构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