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二级学院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的学院,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本科生3200多人,有专任教师13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85人。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学院拥有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热能工程)。

学院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评审权,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能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程硕士领域3个(材料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动力工程)、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授予点2个(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6个(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学院还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广东省名牌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开设有“材料类创新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班”和“3+1”校企联合培养班。

学生规模

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博士研究生30多人,本科生3200多人。

院系概况

学院设有6个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微电子材料与工程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1个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先进装备与光电技术研究所)以及实验中心、学院办公室。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精干的教学与研究队伍,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教授29人,副教授52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9人,占92%以上。有省级教学团队1支,共享院士2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千人”1人,国家“青千”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省杰青2人,省级“千百十工程”教师8人,校级“千百十工程”教师24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学院长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教授、陈勇研究员、成正东教授、郭再萍教授等一批领军人才为客座教授。他们承担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在新型电子功能材料,纳米与非晶材料,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CAE),材料成型装备及控制技术,能源材料与能源技术,材料表面工程新技术,有色金属及功能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加工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并获得转化应用。

学院各学科和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稳定的科研方向,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科学研究

2010年至2015年共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7项,包括国家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3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广东省省部级项目100多项,申请专利200多件,授权发明专利60多件,发表SCI论文350多篇,其中SCI1区和2区论文74篇。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1区论文5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市级以上奖项近10项。此外,学院重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近5年来,陆续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10项。

科研平台

学院目前拥有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光固化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相变储能及高效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钨灯丝扫描电镜、实时红外光谱仪、热分析、导热系数测试仪、宽角X射线衍射仪、Haake流变仪、电化学工作站等高端设备近77台,设备价值超过6000万元。

领导团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