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污染者付费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Polluter Pays Principle,简称PPP)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70年代提出的环境保护原则。这一原则规定,任何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个人或组织应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相应费用,以弥补其所导致的损害。通过这种方式,旨在促进污染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或将所得资金用于环境治理。

原理及应用

污染者付费原则是庇古税理论的实际运用。它针对的是环境污染这种具有外部性的公共物品,由于其外部性,污染者往往能够逃避责任。通过征收污染费用来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即将污染环境的成本反映在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决策,鼓励他们减少污染排放并提高效率,最终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原则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

重要性

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它确立了环境资源的价值观念,改变了以往认为空气、水资源等是无偿使用的传统认知。在此基础上,还产生了受益者付费原则(Beneficiary Pays Principle,BPP)和使用者付费原则(User Pays Principle,UPP)。在中国,这些原则被应用于排污收费政策、水权交易、生态补偿等多种环境经济政策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参考资料

污染者付费原则 -法律知识.律渐.2024-10-29

试阐述污染者付费原则.百度教育.2024-10-29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百度学术.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