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师群

李师群

李师群,1965年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量子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99年至今任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物理与光物理研究所所长。

个人简历

工作经历

1982年8月至今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1994年晋升教授,1995年任近代光学教研组主任,1996年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至今任原子分子物理与光物理研究所所长。

1991-1993年 美国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访问学者,

1998年7-12月 德国 Fraunhofer Institut 访问学者。

教学

研究生《量子光学》学位课程

本科生《光子学物理基础》课程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量子光学,原子光学,光子学物理,纳米光学。

管理工作

1,作为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研究所所长,原子分子测控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努力协调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积极筹划组织学科的学术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的学术环境,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与交流。

2,作为光学学科的责任教授,负责光学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及实施;掌握光学学科国内外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对学科前沿或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课题;促进光学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协调发展,团结全体教师,为使光学学科向世界一流水平前进而努力工作。

3,作为物理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认真考虑物理系专业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拓宽专业面、发展交叉专业的可能性;积极参与研究生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改革与规划,以及教材建设;关注培养研究生的全过程,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的质量层层把好关。

4,作为校、系学术委员会委员,认真参加学校学科方向的规划讨论,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的评审,以及学术成果的评估、考核。

5,作为新批准的教育部“量子信息与测量”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尽心尽力地做好研究室的重组工作,协调好各室之间、兄弟重点实验室之间、合作的学校之间的关系,努力使该实验室尽快正常运转,打开局面,迅速成为所在学科领域内有重要影响的、开放式的、国家级的研究基地。

科研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萨特延德拉·玻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凝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5万元,1999.1-2002.12,项目清华大学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干原子de Broglie 波相互作用”,9万元,2000.1-2002.12,项目负责人。

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原子激射器及原子导引研究”,4.8万元,1999.1-2001.12,项目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光子晶体中的量子辐射及激光机制研究”,20万元,2001.1-2003.12,项目负责人。

5,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超冷原子分子物理及其化学动力学研究”,10万元,2000.11-2002.10,项目负责人。

成就及荣誉

社会兼职: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物理学科编委会编委,“量子光学学报”编委,“量子电子学报”编委,“现代物理知识”编委,“物理”编委,“物理与工程”主编;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量子光学开放实验室、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开放实验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与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五个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获奖情况:

清华之友--优秀教师一等奖(97年)

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奖(99年,01年,02年)

清华大学校先进工作者(00年,02年)

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03年)

已发表的论文

(包括会议论文)

⑴李代军,刘夏姬,黄湖,李师群,“原子磁导引”,量子电子学报,16⑹542 (1999)核心刊物(O4-12) (第四届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特邀报告,1999.11)

⑵杨华,唐永新,吴念乐,郭继华,李师群,“一种新的调Q方法�;表面等离子体波调Q”,量子电子学报,16 566 (1999)核心刊物(O4-12)

⑶De-zhong Wang,Dai-jun Li,Xia-ji Liu,Hu Huang,Shi-qun Li,“Study of ring-shaped BEC and its collective exeitation” CCAST proceedings of workshop on Laser Cooling: BEC and Atom Laser vol.116,p.141 (2000)

⑷Chunguang Du and Shiqun Li, “Positive-particle acceleration by a short laser pulse in a plasma” J.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69 8 805 (2000) (SCI)

⑸李代军,刘夏姬,胡正峰,李师群“超冷原子的操控、导引及其应用”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⑹焦志伟,杜春光,李师群,“光子晶体中单个Σ型三能级原子的自发辐射”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

⑺杜春光,焦志伟,李师群,“压缩真空中三能级原子体系的光学双稳与多稳特性”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

⑻李代军,刘夏姬,王德重,李师群“空心光纤中慢行驻波原子导引”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

⑼刘夏姬,李代军,黄湖,李师群“磁波导股份中原子束传输的相干性演化”第九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

⑽刘夏姬,李代军,胡正峰,李师群“空间微结构原子光学” 2000年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报告会,特邀报告

杜春光,焦志伟,李师群“光子晶体中的受激辐射” 2000年全国基础光学与光物理学术报告会报告

个人作品

李师群,

“低压气体原子或分子被激光的冷却和捕陷”

无线电电子学汇刊 1981 No.3/4 p.61

李师群,邹英华,夏宗炬,

“双频复合腔染料激光器中的模式耦合”光学学报 3 ⑼853 (1983)

Li Shiqun,Chen Tianjie,

“New possible types of two-photon tri-level echoes”

8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sers,Xiamen China,

Digest p.232 (1987)

[4]Gao Ju,Li shiqun,

“The JCM with initial number-phase minimum uncertainty state field”

LAMP series report (ICTP,Triest Italy,1990)

Li Shiqun,Wu Ling-An,

“Degenerate parametric down conversion of squeezed light”

金钟大 Phys. Lett. 8 222 (1991)

Yidong Zhou,Shiqun Li,Tianjie,

“Evolution of the squeezing character of an initially squeezed EM field

in the Dicke model” Opt. comm 84 359 (1991)

Shiqun Li,Ling-An Wu,

“Degenerate four-wave mixing with squeezed light as the input

probe field" QELS’92 松香酸 Degist,p.134 (1992)

Shiqun Li,Shouhuan Zhou,Pei Wang,Y.C.Chen,柏崎刈羽核能发电厂Lee,

“Self-Q-switched diode-end-pumped Cr,Nd:YAG laser with polarized

output" Opt. Lett. 18 203 (1993)

Shouhuan,K·KLee,Y.C.Chen,Shiqun Li,

“Monolithic self-Q-switched Cr,Nd:YAG laser” Opt. Lett. 18 511(199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