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润民
潘润民(1572年-1641年),明朝政治人物,字用霖,号淮原,贵州前卫军籍(今贵阳市)湖广武陵县人。他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通过贵州省乡试解元,四年后又以丁未科进士身份考中,成为三甲一百十一名之一。他先后在翰林院、礼部仪制司、广东省、四川省、河南省、云南省等地任职,历任主事、员外、郎中、副使、参政、按察使、右布政、左布政等职。天启元年致仕,崇祯二年再次升任左布政,三年再度致仕。潘润民的诗歌悲壮激烈,充满忠义奋发之情,其子孙七世均善诗,潘家有《潘氏八世诗集》若干卷,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年,风雅不坠。他的诗集名为《昧澹轩诗集》。
生平
童年即能诗古文词。朱翊钧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解元(举人第一名)。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散馆,授礼部主事,四十年(公元1612年)进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出为广东省督粮道副使、摄布政使事。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升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备兵建昌。朱由校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告归。后遇水西安邦彦叛乱,贵阳市被围达十个月,潘润民首以千金捐助饷,并率乡官杨师孔、周思稷、学官周良翰以及诸生、民兵守城血战,树不世之功。四年(公元1624年)秋又诏起用,任河南省参政,分守河南道。后升广东按察使、云南省右布政使。两年后晋左布政使,兼备兵曲靖。十四年(公元1641年)卒于任上,终年七十岁。潘润民一生端正刚直,为民请命,严惩贪官污吏,任广东督粮道副摄取布政使事时,朝夕研究利弊,勤成赋役全书,颁为定制使奸吏猾役难于措手。任云南右布政使时,上疏朝廷减轻当地百姓贡献。又自筹军饷,裁减军队,为民操荣,病逝于任所,百姓赞曰:"此真润民不润已清官。"
著作
潘润民著有诗集《味淡轩集》数卷经兵%后,仅残存94首传世。《黔诗纪略》录其诗七十首。其诗悲壮激烈,使人忠义奋发,如见其人。其子孙七世均善诗,潘家有《潘氏八世诗集》若干卷,二百年风雅不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