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岭村
山东济南遥墙镇陈家岭村(邮政编码250107)。
地理环境
陈家岭位于遥墙以东6公里,西南邻四风闸,北为大陈家。388户,1257人。设陈家岭村民委员会。
清顺治二年(1645),陈氏由陈家圈迁此建村。因地处地势较高,故而得名陈家岭。民国《续修历城县志》有“老僧口乡南绮园二:陈家岭”的记载。
旅游
景点
陈家岭村的老桥在村东口,名曰:兴龙桥。石桥横跨于巨野河上,石砌五孔拱洞,中间一孔拱洞略高于其他四孔,券顶嵌石匾,上镌:“兴龙桥”三个大字。桥下的四个桥墩为舟型,迎水一面略尖,可以减少水流对桥体的冲击。
兴龙桥长15.2米,宽3.96米,东西桥首各安放有一对菏叶承托的抱鼓,抱鼓两面刻云纹和兽纹。兴龙桥桥面均为规整的青石条铺就,各青石间用铁燕尾相扣,用以加固。从兴龙桥的建筑风格判断,此桥用料精良,五孔尺寸较均匀,桥面为平板式,应为清末民初之遗物。
在桥南侧两岸修有八字型迎水墙,在盛水期水流增大时可以减少正面水流的压力,也是对桥体的一种减压病措施。西岸迎水墙内嵌有很多带雕刻的石构件,石构件的雕刻内容包括:单凤朝阳,八仙过海,抱鼓石,麒麟,狮子等。从这些散落的石构件看,这原来应该是一座石牌坊上的构件。由于残存的牌坊构件上并没有带文章的部分,所以对这座被毁的牌坊还尚无法判断其来历。但是从各部件上雕刻的手法和雕刻的内容看,原来的这座牌坊还是很精致的。
兴龙桥的西端连着村口,从村口的一处建筑遗迹上分析,原来这里似乎应该建有一座类似于拱型阁门的建筑。不过现在阁门早已消失,只剩下门两侧的石砌基台。在基台北侧有石碑座一个,碑刻已无存,估计应该是和阁门或阁门之上的小庙宇有一定联系。听路过的村民介绍,原来兴龙桥西首,村东口的地方有观音庙一座,后来文革期间庙宇被拆除。原来的庙址现在修建了一处空心砖的破房子,用来存放旧物。
在观音庙旧址的路旁我还看到了一方残碑,碑刻应该是整碑的中间部分,不过从残存的碑文中还是能看出此残碑和那座被拆除了的牌坊之间有一定联系。碑文虽不全,但大体能看出是一个叫陈毓华的人性格忠厚,从小由祖母养大,后来陈长大后侍奉祖母,并为祖母购地养老送终,十分孝顺。碑中虽为提及牌坊之事,不过一般来说立牌坊多为有德行的女性所立,而陈华对其祖母的孝心用修建牌坊来体现也是有可能的。从村民处了解到,原来这座牌坊建在村东首桥旁,牌坊并不是贞洁类,而似乎是感恩的,这也就和碑刻中所记之事有了一定联系。只是村民对这座牌坊到底是谁家的,实在记不得了。
现在陈玉圃老师在原庙宇地址上投资建立了一座新的庙宇,还给陈家岭修了好几条公路。
代表人物
陈玉圃,又名陈玉璞。1946年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陈家岭村。擅长中国画。少时爱画,为山水画大家黑伯龙、陈维信先生的入室弟子。1976年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0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为岭南派大师黄独峰教授研究生。
曾先后任教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其艺术观念多受老庄及佛学影响。崇尚自然。主张画道无为。画格简淡。不事雕凿。他研习传统思想和文化,以自然为师,“无念为宗”,潜心中国画的创作。北方人的秉性和南方山水的滋养,造就了他简劲平实、气韵灵动的艺术风格。
个人作品
《陈玉圃画集》三册及《陈玉圃墨画集》、《陈玉圃山画集》、《陈玉圃作品精选》、《山水画理》、《国画写意四君子》。作品《唐人诗意》、《苏东诗意》、《放鹤亭图》分别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国际水墨画大展等。版有《陈玉圃画集》、《陈玉圃山水画集》、《当代美术全集》、《陈玉圃水墨画集》、《山水画理》、《国画写意四君子》、《陈玉圃花鸟画小品选》、《陈玉圃精品画选》、《陈玉圃国画小品精选》、《陈玉圃·兰若薰风图卷》、《陈玉圃解析唐寅》、《龙陈张何四家山水集》,并入集《现代山水画库》。代表论文有《禅理与画理》、《心画臆说》、《一画论及其他》、《书艺琐言》、《笔墨探求管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