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枚岩
千枚岩(Phyllite),是具有干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粒径小于0.1mm,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较广。主要的岩石类型有绢云千枚岩、石英千枚岩、钙质千枚岩、绿泥千枚岩和炭质干枚岩等。
千枚岩主要因泥质沉积物在较强压力和较低温度的变质作用下产生。呈灰绿、灰红、深灰等颜色,主要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在其片理面上闪耀着强烈的丝绢光泽,并往往有变质斑晶出现。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绢云千枚岩、绿泥千枚岩、石英千枚岩、钙质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等。
千枚岩是一种重结晶作用明显的变质岩,它和变质较浅的板岩及变质较深的片岩类之间,常可出现某些过渡类型。
成因
千枚岩由泥质岩石、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绿片岩相阶段形成。
岩性分类
由于原岩类型不同所形成的千枚岩,在矿物组合上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不同类型的千枚岩。主要有千枚岩、千枚状变质砂岩、千枚状变质泥质砂岩、千枚状变质含钙泥质砂岩等。
参考资料
结构特点
千枚岩具隐晶质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结晶程度差,晶粒细小,肉眼不易辩认。片状和柱状矿物已初具定向排列,片理细密,片理面上呈显著的丝绸光泽。常见的有捐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等。岩石强度低、易风化,浸水后易软化,但不易透水。
分布地区
千枚岩分布很广,可形成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变质作用类型地区,如我国南方的中晚元古期变质岩系(昆阳群、双桥山群等)。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则作为局部岩相出现于低绿片岩相带。千枚岩主要分布在淮北市、淮南市、宿州市、滁州市、六安市、皖南等地的区域变质岩地区。
用途
千枚岩可用作建筑石材。但其岩石强度低、易风化,浸水后易软化,但不易透水。不宜作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