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于1986年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由译林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本书阐述了风险社会理论,将后工业时代人类生活生存面临的困境及可能潜藏的生存威胁用“风险社会”一词概括。贝克认为,工业社会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人为制造的风险开始充斥全球,人类已经进入以风险为本质特征的风险社会。随着金融危机、疯牛病、SARS病毒等全球性危机的蔓延,这一理论逐渐成为全球学者研究的焦点。
内容简介
乌尔里希·贝克将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风险。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牺牲品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作者认为西方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反思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创作背景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的到来,人类越来越频繁地遭受到各类风险的侵袭,风险几乎覆盖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正是在风险社会这个重要场域和现实空间中发生的。同时,有效应对风险、承担起事前预防和事后解决的责任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难题,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联动研究正是为了解决类似的困惑。所以,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
作品思想
一、现代化与反思性现代化
随着社会发展阶段,处于前现代性经验性视域中的现代化,正在为反思性现代化所取代。在“第一次工业现代社会”中,现代性“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的盲目信仰和崇拜,演变为“科学万能主义”,是对人类未知自然的一往无前的探索。这一阶段的“发展逻辑依赖于一种被削减的科学化。”知识和启蒙的科学理性呼求仍旧排除了对科学自身应用科学怀疑论。社会的发展推动了自然与社会间对立的结束,自然不再能被放在社会之外理解,社会也不再能被放在自然之外理解。不可见的自然的社会化之副作用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威胁的社会化,以及它们向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对立和冲突的转化。在“第二次反思现代社会”这一发展阶段中,发展逻辑“基于一种完全的科学化,将科学怀疑论扩展到科学自身的固有基础和外在结果上”。“反思性现代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自我批判,对现代化的目标、价值、前提、联系、道路进行世界主义的讨论。
二、风险的分配逻辑
贝克所说的风险指完全逃离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导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现代社会变为“风险社会”。由于过度生产和科技的加速进步,生态危机出现并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危机在社会化层面也日益显现出来,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风险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人们前所未知的程度。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乌尔里希·贝克用日常语言表达了工业社会和风险社会的区别,他说:“阶级社会的推动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则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我怕!’在工业社会中,财富生产的‘逻辑’统治着风险生产的‘逻辑’。而在风险社会中,这种关系就颠倒了过来,风险生产和分配的逻辑代替了财富生产和积累的逻辑作为社会分层和政治分化的标志。”用贝克的话说,就是“在风险社会中,不明的和无法预料的后果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
三、现代化中的风险
风险带来的不仅是自然和人类健康的问题,而且是这些副作用所带来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后果、市场崩溃、资本编制、对工业决策机制的官僚化审查、新市场的开辟、巨额浪费、法律程序和威信的丧失。乌尔里希·贝克所看到的社会风险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过程中都大量的出现了,借鉴他的风险社会的理论对人们反思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现代化导致了信仰与科学知识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但也使人生存的自然和精神基础产生了负面影响。人越来越局限于功利追逐和物质享受,精神信仰却越来越贫乏。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断裂。在风险界定的争论中,处在文明危险可能性上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之间的缺口越来越清晰明显。社会理性不断地挑战专家对科学理性的垄断地位。社会理性与科学理性的互动越来越重要,所谓“没有社会理性的科学理性是空洞的,但没有科学理性的社会理性是盲目的”。现代化带来了社会阶级、家庭模式,性别身份,婚姻、职业等传统模式的解传统化,个体成为生活中社会性的生产单位,“个体化”也就加强了个体的风险感。乌尔里希·贝克提倡反思现代化,他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作品评价
《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本书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与社会意义。
作品目录
作者简介
乌尔里希·贝克(1944-),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与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和拉什共同提出“第二现代”的观念,力图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主要著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和《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等。
参考资料
风险社会.豆瓣读书.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