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学派
高平学派是由北宋初期的学者戚同文和范仲淹共同创立的一个学术流派。该学派以其广泛的学术研究范围和对易学的重视而著称,在政治上倡导忧国忧民的思想。高平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包括戚同文的《盂诸集》和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历史背景
高平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戚同文自幼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长大。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学习能力,被当地一位教师杨恶发现并收为学生。戚同文很快就精通了儒家经典,并因此声名鹊起。由于时局动荡,他放弃了官场生涯,转而在睢阳区(今商丘市)开设学堂,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求学。另一位创始人范仲淹也慕名而来,跟随戚同文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师。在他的影响下,高平学派逐渐发展壮大。
学术特点
高平学派的学术特点是广泛涉猎“六经”,尤其注重易学的研究。他们提出了“渐”的概念,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政治上,高平学派提倡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外,他们还强调诚信、博爱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和孝顺之道。高平学派还鼓励节俭的生活方式,反对过度积累财富和个人享乐。
影响与发展
高平学派的影响不仅限于学术领域,它也为后来的哲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张载受到高平学派的影响,创立了“横渠学派”。高平学派的一些弟子如吕希哲,则创立了“荥阳学派”。在北宋早期,高平学派与其他学派如胡瑗的安定学派和孙复的泰山学派相互交流,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氛围。黄宗羲在其著作《宋元学案》中提到,高平学派对于张载进入圣人的境界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资料
中文百科.高平學派.2024-11-02
高平学派.国学导航.2024-11-02
高平学派的起源是什么?高平学派的主张.历史资料网.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