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
《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是由詹姆斯·戴维·万斯(J.D. Vance)所著的一本自传体小说。该书于2016年出版,中文由刘晓同、庄逸抒译作,于2017年4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乡下人的悲歌》描写了作者詹姆斯·戴维·万斯通过奋斗从乡下到耶鲁大学,最终走向自己向往的精英阶层的风雨历程。作者在这本书中,记录了他这一路在实现向上阶层流动的过程中遇到的人与事,突破圈层,实现了阶级流动。
《乡下人的悲歌》在2020年由朗·霍华德拍摄成电影。截至2024年7月16日,该书总销量160万本以上。并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榜首位,在豆瓣平台位列“2017年度传记·纪实”第7名。
创作背景
《乡下人的悲歌》最初是万斯在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写作项目,在耶鲁教授、以“虎妈”闻名的蔡美儿(Amy Chua)鼓励下,万斯将其写成了回忆录。
詹姆斯·戴维·万斯之所以写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取得了什么不平凡的成就,而是因为做的事虽然非常平凡,但大多数像自己那样长大的孩子都做不到。想让人们了解穷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
出版历史
《乡下人的悲歌》于2016年出版,中文由刘晓同、庄逸抒译作,于2017年4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容情节
《乡下的悲歌》的故事开始于美国“铁锈地带”的一个贫苦小镇,万斯的家庭深受贫困、药物滥用、酗酒和精神创伤的困扰。万斯的父母关系紧张,其中一位长期与毒瘾斗争。他主要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外祖父母虽然努力提供稳定的生活,但他们的文化程度有限,且带有“乡下人”的粗俗和火爆脾气。由于母亲的毒瘾问题,万斯的童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流离失所的经历。他不得不经常搬家,与不同的陌生人共同生活,这种不稳定的生活对他的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万斯在学习上曾面临巨大挑战,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在军队服役期间,他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决定退役后继续深造。高中毕业后,万斯加入了海军陆战队,并参加了伊拉克战争。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和纪律性,还让他更加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退役后,万斯通过自学和努力,成功考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并在此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之后,他又考入了耶鲁大学法学院,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万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成功实现了从贫困蓝领阶层到上层精英阶层的跨越。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在书中,万斯还深入剖析了美国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扩大等现实问题。他观察到,尽管自己实现了阶级跃迁,但大多数贫穷的美国南非白人蓝领仍然生活在困境之中,他们的未来依然黯淡无光。贫困和不稳定的生活对万斯的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曾在自卑和愤怒中挣扎,但最终通过自我反省和努力克服了这些负面情绪。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万斯也经历了许多情感波折。他与家人、朋友和恋人的关系经历了考验和变化,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作者简介
詹姆斯·戴维·万斯(J.D. Vance),出生于1984年,生长于俄亥俄州西南部的工业小城米德尔敦,童年生活充斥着贫困和暴力。自小父母离异,母亲患有严重毒瘾,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他在高中毕业后加入海军陆战队。服役之后,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政治学和哲学学士。2010年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随后取得法律博士学位。2016年,万斯因《乡下人的悲歌》一书的出版而声名大噪。
《乡下人的悲歌》出版时,万斯自称是个“永不支持唐纳德·特朗普的人”,称特朗普是“白痴”“文化海洛因”。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他甚至一度把特朗普称为“美国的希特勒”。然而,时间来到2022年中期选举,万斯改口说特朗普当选后的执政表现改变了他的想法,投身了特朗普的MAGA运动(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缩写,“让美国再次伟大”)。截至2024年,万斯已经是特朗普“保守派MAGA理念”的核心支持者和继承者。
作品评价
《乡下人的悲歌》是对低收入阶层的南非白人进行了富有同情心和洞察力的社会学分析。(《纽约时报》 评)
《乡下人的悲歌》是“锈带(Rust Belt,曾经历辉煌后陷入低迷的产业区)的声音”。(《华盛顿邮报》 评)
衍生作品
《乡下人的悲歌》在2020年被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朗·霍华德拍拍摄成电影。于2020年11月24日登陆美国网络。
作品影响
荣誉
截至2024年7月16日,《乡下人的悲歌》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榜首位,在豆瓣平台位列“2017年度传记纪实”第7名。
销量
截至2024年7月16日,该书总销量至少160万本。
相关争议
《乡下人的悲歌》原著中还强调了主人公被军队教育所强烈塑造的过程:万斯去了伊拉克,但是没有上前线,而是负责当地社区工作的联络并当上了媒体联络人。在这里他得到了历练,修正了心态,学会了“希望感”,改变了在老家山区“我什么都控制不了”的习得性无助感。他用自己的收入帮助外婆购买了每月300美金的医疗保险。他的心态和才能逐渐向好处发展。当他去了耶鲁大学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学费其实比一般学校更便宜,因为有很多助学金。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反思,认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山区的白人工人阶级过于悲观而且不思进取,他们还正在推动一个“将一切失败都归结于政府和社会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至今仍然有大量的人追随”。万斯认为人们应该停止抱怨,我们自己才是罪魁祸首。政府希望用神奇的政策来帮助乡下人,其实很多公共政策在帮倒忙,问题在于在这里的人们缺乏一些道德和行动上的“完美的示范者”。
《乡下人的悲歌》的出版在美国引起了大量的争论,也存在大量的指责。很多人认为作者的叙述虽然是自传式的,但仍然是偏颇的——作为硕果仅存的幸存者,他的代表性并不强。的确,米德尔敦因其工业外迁至国外,导致市民的贫穷和生活的无依,这的确是全球化这种结构性问题带来的,与市民的道德无关。万斯比较忽视这方面的因素,而更强调个人奋斗的部分。
参考资料
乡下人的悲歌.豆瓣.2017-04-07
海国志丨万斯:从铁锈地带的“乡下人”,到特朗普竞选副手.大众网.2024-07-16
从穷小子到耶鲁博士,这部电影“唱”出美国“乡下人的悲歌”.百家号.2024-07-16
[美]J.D.万斯《乡下人的悲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四川在线.2024-07-16
曾批特朗普为“美国希特勒”的他,成特朗普竞选搭档,或成美国史上最年轻副总统之一.网易.2024-07-16
艾米亚当斯扮丑"乡下人的悲歌"曝预告.时光网.2024-07-16
美国共和党正式提名万斯为该党副总统候选人.百家号.2024-07-16
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跃居亚马逊畅销书榜首.百家号.2024-07-16
乡下人的悲歌.豆瓣.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