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是中国首部聚焦“5·12”汶川地震孤儿成长历程的纪录电影,由焦波执导。该片于2018年5月8日在北京举行首映典礼,并于5月12日在全国公映。影片记录了六位孩子的成长历程,代表了5·12汶川地震孤儿的命运。
剧情简介
《川流不息》从十年前孩子们因为地震变成孤儿的那一刻讲起,当时片中的六个孩子最大的11岁,虽小的还不到5岁。十年来,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相同的是他们都被身边的人用心用力地爱着。每一年焦波都会把孩子们聚在一起,为他们拍一组照片。孩子们渐渐长大,其中刘明富独立拍摄完成了纪录片《轮椅上的女孩》,“学霸”王晰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其他四个孩子也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着。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幕后花絮
姚明在《川流不息》中也有“戏份”,他来到首映式现场时说:“当时我正在美国养伤,我想大家应该还可以记得那一刻的感受,国难兴邦,大家用各自的能力撑起了灾难之后的天空。而这部电影越看到后边,越觉得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些孩子们代表了汶川十年重生,而焦波背后的工匠精神则是社会责任的体现,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光明的一面。”姚明还带来了签名篮球作为礼物,送给片中的孩子们,寄语他们“勇敢前行”。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寿决定资助国内著名摄影家、导演焦波长期持续拍摄地震孤儿灾后“重生”的历程。该纪录电影通过长达10年的跟踪拍摄,记录了以6位孩子为代表的5·12汶川地震孤儿的成长历程,充分展现了他们在社会各界关爱下度过艰难时刻、于废墟中重建希望的感人故事。
内容特点
《川流不息》的主人公,是6个四川省孩子。10年前,他们与其他600多个孩子一同,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川”,是指四川、汶川、北川羌族自治县,也是指波涛奔涌、生生不息的生命长河。
拍摄过程
2008年到2009年,焦波数次赴灾区拍摄期间,逐渐产生了收几个地震孤儿为徒、教他们摄影的念头。焦波表示,当他拍这些孩子时,他们总躲着我,充满戒备,但当把相机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拍,那一刻他们是快乐的。
就这样,2009年夏,焦波收了刘明富、廖岑,以及王晰、王海奕兄妹,何文东、何美君兄妹为徒,送给每个孩子一台小相机,教他们基础摄影知识,让他们拍下身边认为值得记录的画面。这一年,孩子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7岁。此后,在焦波与6个孩子的近10年往来中,一部记录他们成长历程的纪录片逐渐成形。
影片评价
《川流不息》透露着一股向上和向善的力量,不但记录了中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不屈,也让大家看到了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大型民族企业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罗青哲评)
参考资料
纪录电影《川流不息》即将上映 十年聚焦汶川孤儿.人民网.2018-12-12
纪录电影《川流不息》关注汶川地震孤儿成长.人民网.2018-12-12
《川流不息》:六个汶川孤儿的震后青春.新华网.2018-07-17
首部聚焦汶川地震孤儿成长纪录片《川流不息》献映 姚明现场助力中国人寿社会责任报告同步发布.青海新闻网.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