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蝇子草
尼泊尔蝇子草(学名:Silene nepalensis)为石竹科蝇子草属的植物。分布于尼泊尔、巴基斯坦、锡金王国、不丹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2,700米至5,1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
根粗壮,具多头根颈。
茎丛生,直立,不分枝,密被短柔毛。
基生叶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14厘米,宽3-7毫米,基部渐狭成柄状,多少合生,顶端渐尖,两面和边缘无毛或近无毛,中脉明显;上部茎生叶几无柄,与基生叶同形,基部多少合生,两面和边缘被短柔毛。
圆锥花序具数至多数花;花俯垂,后期直立,花梗短,长5-10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萼钟形,有时球状钟形,微膨大,近草质,长8-10毫米,直径3-4毫米,密被短柔毛,口张开,基部圆形,纵脉暗紫色或暗绿褐色,明显,脉端通常在萼齿连合,萼齿三角形,长约3毫米,顶端钝,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长1-1.5毫米,被短柔毛;花瓣露出花萼2-3毫米,爪宽楔形,长6-8毫米,基部近无毛,具耳,瓣片紫色,轮廓近卵形,长1.5-3毫米,凹缺或2裂,裂片全缘,有时具不明显的齿,副花冠片小,近圆形,顶端钝或微缺;雄蕊内藏,花丝无毛;花柱5,有时4,内藏。
果卵状椭圆形,长8-10毫米,比宿存萼短或微长,5瓣裂或10齿裂。
种子肾形,肥厚,微压扁,长约0.6毫米,灰褐色,两侧具线条纹,脊具小瘤。
花期7-8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700-5100米山坡草地。
分布范围
产于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锡金王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变种
甲拉蝇子草(变种)
茎单生,被短柔毛,稀近无毛。花萼较大,长10-12毫米;花瓣2裂深达瓣片中部。
产甘肃省、青海、四川、西藏。生于海拔1 800-4 000米的林缘草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新都桥镇)。
参考资料
尼泊尔蝇子草.db.kib.ac.cn.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