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
窦太后(?~172年),本名窦妙,扶风平陵人,东汉时期的皇后、皇太后,刘志的第三任皇后,大将军窦武长女,谥号为桓思皇后。
延熹八年(165年)二月汉桓帝废皇后邓皇后,同年窦妙被选入掖庭封贵人,十月二十日被立为皇后,但少受宠幸,桓帝最宠采女田圣等人。永康元年(167年)冬桓帝卧病,擢升田圣等九名采女为贵人,十二月二十八日桓帝病逝,因无子,窦妙父亲窦武询问河间王子、列侯中的优秀者,刘儵推举解渎亭侯刘宏,窦武告知窦妙,窦妙派刘儵持符节率羽林军迎刘宏继位。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初三日,窦妙任窦武为大将军,二十日刘宏至洛阳夏门亭,窦妙派窦武迎其入殿,二十一日刘宏即位为汉灵帝,窦妙尊为皇太后并临朝称制。窦妙性格忌妒残忍,刘志灵柩在前殿时就想杀田圣等贵人,经中常侍劝谏才罢手。同年九月窦武谋诛宦官失败,曹萌等诈称诏书杀窦武,窦妙被迁居南宫云台、家属流放,实则被软禁。建宁二年(169年)初灵帝迎母董太后入宫,大司农张奂为窦妙申诉、郎中谢弼重申其功,但都因宦官未被灵帝采纳,谢弼还被排挤。建宁四年(171年)寒衣节日灵帝率群臣朝拜窦妙祝寿。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窦妙母亲去世,她忧郁成疾,于初十日病逝。
窦太后临朝期间,广泛征召天下的贤才,如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都被召入朝廷,让他们共同参与国家政事。还设立女尚书辅佐朝政,处死挑起党锢之祸的宦官管霸、苏康,起用李膺、杜密等遭受党锢的党人。在军事上,窦太后拨款增助军费,升任段颎为破羌将军,击溃西羌。
人物生平
入宫封后
延熹八年(165年)二月,汉桓帝废黜皇后邓皇后。同年,窦妙被选入掖庭,受封为贵人。同年十月二十日,汉桓帝立窦妙为皇后。窦妙虽然贵为皇后,但很少受到汉桓帝的宠幸,汉桓帝最宠幸的是采女(宫女)田圣等人。汉永康元年(167年)冬,汉桓帝病死,因汉桓帝无子,窦妙迎立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窦妙被尊为皇太后并开始临朝称制。
拥立灵帝
永康元年(167年)冬天,汉桓帝卧病,便升田圣等九名采女为贵人。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病逝。十二月二十九日,窦妙被尊为皇太后。因汉桓帝无子,窦妙的父亲城门校尉窦武召侍御史、河间人刘儵,向他询问河间国中王子、列侯中的优秀者,刘儵推举解渎亭侯刘宏。窦武入宫报告女儿太后窦妙,于是窦妙派代理光禄大夫刘儵持符节,率领左右羽林军到河间迎接刘宏继位。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初三日,窦妙任命父亲窦武为大将军。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洛阳夏门亭,窦妙派窦武持符节,用王青盖车迎刘宏入殿中。正月二十一日,刘宏即皇帝位,是为刘宏。
临朝称制
汉灵帝即位后,窦妙临朝称制,因陈蕃曾助力其成为皇后,便将朝政委任于他。陈蕃与窦妙的父亲窦武齐心协力,共同辅政,致力于革新朝政,他们起用士人,广征天下名贤,像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都被引入朝廷,参与政事,使得天下之士无不 “延颈想望太平”,其中李膺被任命为掌管窦妙所居永寿宫事务的长乐少府,杜密被任命为太仆,他们之中不乏曾遭受党锢的党人。然而,窦妙重用刘宏乳母赵娆,还任用大量女尚书,与她们昼夜相伴。与此同时,中常侍曹节、王黼等同赵娆相互勾结,极力逢迎侍奉窦妙,窦妙对他们信任有加,让他们负责传达诏命,还对他们加以封拜。这一系列举动引发了窦武、陈蕃等人的不满。
诛杀权宦
在刘志后期,中常侍管霸与苏康为非作歹,他们排挤陷害忠良,阿谀奉承汉桓帝,致使大司农刘祐、廷尉冯绲、河南郡李膺皆遭二人陷害而被惩处,进而酿成了东汉第一次党锢之祸。建宁元年(168 年)五月发生日食,陈蕃趁机上奏,认为这是上天警示,应该罢免宦官,以平息灾祸。他还指出,太后身边的赵娆等女尚书整天蛊惑窦妙,必须尽快清除。窦武受陈蕃影响,便劝说窦妙称应该彻底铲除宦官,肃清朝政。窦妙却认为宦官自古就有,不应全部废黜,诛杀有罪的宦官即可。于是窦武劝窦妙逮捕 “专制省内” 的中常侍管霸、苏康,窦妙表示同意,管霸、苏康旋即均被下狱处死。
父女分歧
在成功杀掉宦官管霸、苏康后,窦武紧接着劝说窦妙诛杀曹节等人,然而窦妙对此犹豫不决。不久之后,陈蕃上疏,明确指出宦官郑飒、王黼、曹节等人与各个女尚书 “并乱天下”,还质问窦妙称,皇帝刚掌权时,顺应天意杀了苏康、管霸,天下清明节,人鬼同庆。怎么才过了几个月,又开始纵容宦官了。随后,陈蕃力劝窦妙诛杀宦官郑飒、侯览、曹节等,并罢黜女尚书。但由于女尚书与宦官对窦妙而言犹如左膀右臂,一旦清退他们,窦妙就可能面临被士族架空的局面,所以窦妙并未采纳陈蕃的提议,此消息传出,朝廷上下闻者无不震恐。鉴于此,陈蕃便与窦武合谋发动政变,意图诛杀宦官。建宁元年(168年)八月,天象出现异变——金星侵入上将星。侍中刘瑜趁机上书,建议窦妙关闭宫门戒备,同时私下写信给窦武、陈蕃,表示星象凶险,对大臣不利,催促他们赶紧行动。于是,窦武、陈蕃私自任命朱寓为司隶校尉,刘祐为河南郡、虞祁为洛阳市令。窦武还上奏窦妙,成功革除了黄门令魏彪的官职,并用亲近自己的小黄门山冰接任黄门令之职。紧接着,山冰上奏逮捕了在窦妙所居永寿宫当差的宦官郑飒,并将其押送到北寺狱。此时,陈蕃对窦武表示,这种宦官直接杀了就行,何必审问。但窦武并未听从。之后,窦武让黄门令山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一同拷打盘问宦官郑飒,郑飒最终供出了曹节、王黼等宦官。山冰与尹勋当即上奏逮捕曹节、王甫等人,并让刘瑜进宫奏报。
家族失势
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窦武离开皇宫,返回大将军府。相关人员把窦武的奏疏送往窦妙所居的长乐宫,交到了长乐五官史朱瑀的手上,并由朱瑀转交给太后窦妙。朱瑀看到奏疏后大怒,认为窦武要诛杀所有宦官,并高呼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不道。于是朱瑀在夜里与王甫、曹节等十七个关系好的宦官结盟,投靠刘宏,并让汉灵帝拔剑踊跃,其乳母赵娆拥卫在灵帝左右,取出棨信,封锁宫门,控制禁军。由于太后窦妙尚未还政,灵帝无实权,尚书台官员拒绝伪造诏书。宦官们拔刀威胁,强行让尚书台制作诏书。 于是汉灵帝在赵娆与宦官们的拥卫下,拔刀胁迫尚书台的官员作诏书。诏书改任王黼为黄门令,并派他去北寺狱逮捕窦武任命的山冰。 山冰怀疑诏书有诈,拒不受命,王甫直接杀了他,并释放被囚的宦官郑飒。 之后,王甫、赵娆等人带兵劫持窦妙,夺取天子玺绶,彻底控制朝廷。 刘宏诏书中称“太穆皇后不道”,命郑飒等人逮捕窦武。 窦武抗旨,骑马逃至步兵营,与侄子窦绍射杀传旨宦官。 窦武召集北军五校数千人,驻扎洛阳都亭,并下令称宦官造反,诛杀者封侯重赏。陈蕃率属官攻破承明门,冲入尚书台,表示称窦武忠心为国,宦官才是叛逆。王黼指责窦武家族专权、奢侈腐败,并称陈蕃结党营私,下令逮捕陈蕃,押送北寺狱处死。 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被召回洛阳市,不明真相,听信曹萌之言,以为窦武造反,率兵支援王甫。 窦武军队与王甫、张奂的部队激战,最终兵败。 窦武自尽身亡。
退隐云台
窦武自杀后,窦妙被刘宏迁往南宫云台居住,其家属都被流放日南郡比景县。失势后窦妙虽名义上仍为皇太后,实则被软禁。建宁二年(169年)初,汉灵帝就将亲生母亲董太后迎入宫中,称永乐宫孝仁皇后。当年四月,御座上出现青龙。大司农张奂先前被曹节所骗参与诛杀窦武,深以为耻,趁机上疏“皇太后虽居南宫市,而恩礼不接,朝臣莫言,远近失望”,但灵帝惑于常侍,不能用。郎中谢弼也上书指蛇为女子之祥,重申窦太后立灵帝,不应被家族所累,如今却被幽禁在空宫,灵帝既然以刘志为父,就应该以太后为母。谢弼因此言被刘宏左右宦官排挤,弃官回东郡家乡后又被曹节从子东郡知府曹绍捕杀。窦武虽然被诛杀,但刘宏还是念及太后窦妙援立自己为帝的功劳,建宁四年(171年)寒衣节日,率领群臣到南宫朝拜太后窦妙,亲自奉献祝寿。黄门令董萌因此多次为太后窦妙申诉怨忿,汉灵帝一一采纳,供养资奉比以前有所增加。中常侍曹萌、王黼疾恨董萌依附帮助太后窦妙,便诬陷他毁谤汉灵帝母亲董太后(董太后),董萌因罪下狱而死。
忧郁而死
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窦妙的母亲在比景去世,窦妙因为母亲的去世而心情忧郁,最终在六月初十(7月18日)病逝,与刘志合葬于宣陵,谥号为桓思皇后。
施政举措
皇权政策
在皇权上,窦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由,临朝听政,为皇帝出谋划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任人唯亲,逼走刘肇的叔叔,擅自任用自己的亲信担任高官要职。联合窦姐妹削弱司徒袁安司空任隗的权力。扶持无能的邓彪上台。
设立女尚书
窦妙任命了大量“女尚书”,这些女尚书从早到晚都陪伴在她身边。她经常派女尚书出去传达诏令,并且对这些女尚书进行了封赏和提拔。
诛杀专权宦官
窦妙在临朝听政时,宦官中常侍管霸颇有才能和谋略,独揽了宫廷内的事务。窦武便劝说窦妙逮捕中常侍管霸、苏康等人,于是窦妙将这批宦官全部关进监狱并处死。
委任贤臣辅政
窦妙在临朝执政后,广泛征召天下的贤才,如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都被召入朝廷,让他们共同参与国家政事。
击溃西羌
建宁元年(168年),段颎在逢义山大破先零羌,斩首八千,俘获牛马羊28万头。当时太后窦妙临朝,下诏说:“先零东羌历年为害,段颎从前陈述情况,认为必须扫灭。他履霜冒雪,白天晚上快速行军。身当矢石,使战士感奋。不到十天,敌寇便逃跑溃散,尸体相连,活捉不少,掳获无法统计。洗雪了百年来的败恨,安慰了忠将的亡魂,功劳显著,朝廷极为嘉赏他。等到东羌完全平定,应当一起记他的功勋。现在赐段颎钱二十万,用他家一人为郎中。”同时,窦妙还下令中藏府调拨金钱彩物,增助军费,任命段颎为破羌将军。
军事政策
在军事上,窦太后在匈奴不侵略汉朝的和朝廷资源不足情况下,滥用帝国资源,迫使军队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艰苦服役。任用自己的哥哥窦宪作将领,成就了窦宪的一时荣耀。
人物评价
皇太后(窦妙)自在椒房,有聪明母仪之德。遭时不造,援立圣明,承继聂氏宗祠,功烈至重。 (陈球 评)
太后(窦妙)素忌忍。 (范晔 评)
皇帝前始摄位,顺天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是时,天地清明节,人鬼欢喜。(陈蕃 评)
太后之立也,陈蕃有力焉。及临朝,政无大小,皆委于蕃。蕃与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征天下名贤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皆列于朝廷,与共参政事。于是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司马光 评)
窦太后徙居南宫,虽由自取,然于窦武陈蕃之欲诛权阉,太后固未尝与谋;曹节王黼非不知太后之无能为,但既杀窦武,不能不归狱太后,为斩草除根之计;其所以逼徙南宫,不即害死者,尚恐清议难逃耳。然刘宏为太后所援立,应知感念旧恩,入宫一谒,又复绝迹不朝,至于太后殁后,且因阉竖之议为改葬,瞻顾徬徨,微陈球之抗议于先,李咸之赞同于后,几何不令太后之遗恨无穷也!(蔡东藩 评)
(窦武、陈蕃)两人对太后施加压力,但她坚定地拒绝把宦官作为牺牲品。就她而言,这不是利他主义,只要她希望保持与皇帝完全一样的政治自由,这样做是冷酷的需要。(毕汉斯 评)
史籍记载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卷七.国学网.2025-03-13
卷八孝灵帝纪第八.国学网.2025-03-13
后汉书.国学网.2025-03-13
●卷六十九.国学网.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