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图书馆
盐城市图书馆坐落在环境优美的盐城市龙东路26号,其前身为盐都区图书馆,始建于1901年,1983年因撤县建市升级为盐城市图书馆,1987年由政府投资兴建图书馆一期工程,2002年又在原地扩建二期工程,建成后的盐城市图书馆建筑典雅大方、简洁明快,充满现代气息,大楼主体四层、局部七层,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目前是盐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盐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办馆理念
盐城市图书馆创新办馆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优化服务 质量,全方位地为市民服务。“阅读时光”项目,是我馆在考察其他发达地区图书馆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文化消费现状和单位特点,自筹资金创办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发挥图书馆阵地优势,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以致通过产业运作的方式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在盐城市图书馆“阅读时光”,会员读者可以享受电话借书、邮递送书、定时换书、送书上门、查询资料等服务项目,读者坐在家里就可以免费读到千余种杂志,可以借到图书馆几十万藏书;来到图书馆的读者在“阅读时光”中还能享受到阅读学习、茗茶休闲、中西简餐等亲情服务。“阅读时光”的特色服务已成为盐城市图书馆独特的服务品牌,2009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盐城市宣传工作创新奖”。
馆藏资源
盐城市图书馆总藏书近60万册,电子图书2万5千余种,各种视听 文献7500余份,年订报刊1800多种,现有持证读者 3.6万多人,来馆读者人数和图书外借册次逐年递增,2010年全年接待读者96万人次、借还图书119万余册次。珍贵的古籍善本、丰富的地方文献、精美的名人字画、各界的社会捐赠,构成了盐城市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号称“党内第一支笔”的胡乔木先生在临终前将自己个人收藏的1万余册珍贵图书捐赠给盐城市图书馆,并在该馆设立胡乔木藏书纪念室;中国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薛德震和夫人国家文物出版社原社长杨瑾于2000年向盐城市图书馆捐赠图书3000多册;新四军老战士、原国家轻工部离休老干部凌宵云于1999年自购2000多册图书捐赠给盐城市图书馆。
历史沿革
盐城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省级文明图书馆、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2009年被国家人社部和文化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先后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表彰为“全民阅读优秀组织奖”和“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其前身可追溯到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的“盐城县立硕陶图书馆”。 1983年因撤县建市升级为盐城市图书馆。1987年在毓龙东路26号兴建一期工程,1990年建成开放;2002年在原地扩建二期工程,2006年整体装潢改造后对外开放。2010年在市行政中心西侧异地新建耒阳市图书馆,2012年11月落成使用。原毓龙东路图书馆保留3000余平方米馆舍,挂牌成立盐城市少儿图书馆,两馆实行通借通还。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盐城市图书馆城南新馆也于2012年初破土动工,在建中的城南新馆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藏书容量150万册(件),并具备教育培训、报告展示、学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新馆将以现代化、多功能、完善先进的设施和地方特色成为盐城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场馆规模
市新图书馆位于城南新区府西路6号,占地面积 27亩,建筑面积 3万平方米,建筑投资2.5亿元。设计馆藏为200万册,已有馆藏各类文献100余万册(件),电子图书近30万种,各种视听文献1万余种,古籍藏书3万余册。新馆在设计、建设、使用、管理等各方面凸显现代化、人文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理念,在功能布局上,主要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以开架为主要服务方式,实现藏、借、阅、咨询、管理的一体化。新馆的功能设施更加完善,除了传统的文献采编与储藏、书刊外借阅览、网络资料查阅、讲座展览、知识培训与社会教育、读者自习外,还增加了文献数字化处理、音视频制作、亲子阅览、视障阅览、自助借还、手机图书馆等功能。在内部功能设置上,设置了少儿图书馆(独立挂牌)、办公室、读者服务部、古籍特藏部、文献采编部、信息技术应用部、信息资源开发部、社会工作部、研究辅导部、物管部、翻译公司等内设机构。
城南新馆的建成开放,以其独特的造型、大开放的空间、智能化的楼宇、数字化的服务以及完善先进的设施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为盐城市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新馆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宗旨,创新办馆理念,扩大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把新馆办成市民书房和读者家园。
场馆管理
部门设置
盐城市图书馆设有办公室、读者服务部、信息技术部、研究辅导部、少儿部、采编部、会展部等七个部室,对外服务有文学外借处、综合外借处、少儿外借处、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参考资料室、地方文献室、胡乔木藏书纪念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近10多个服务窗口,开放面积近10000平方米,提供各类阅览座位1000多个。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馆已拥有较完备的现代通讯设施、微机网络检索、多媒体导读、自动化管理系统、“读秀”信息检索平台,自建的地方文献、非遗、家谱等馆藏特色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
盐城市图书馆现有正式在编职工50人,编外合同工18人,其中正式职工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2人、中级职称1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42.2%。我馆坚持“稳住一头,开发一片”的原则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坚持走出馆门办馆,结合时事热点、传统节庆假日,举办全民读书月、五月服务宣传周、红领巾读书征文竞赛、热点知识讲座以及各种大型文献展览等活动,其中“黄海讲坛”、“七彩的夏日”、“缤纷冬日”、“少儿英语沙龙”、“我们的节日”、“少儿课外阅读课堂”“送法三进”等活动,已经成为我市知名的品牌活动项目,先后多次受到省、市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我馆还利用本馆文献资源优势,长期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编印《决策参考》,提供决策信息服务;为市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编印多种情报专题服务资料,多语种的翻译咨询,其内容针对性强、服务周到及时,多次受到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机构设置
服务内容
数字网络
盐城市图书馆新馆是一座融合计算机技术、数字网络通讯、移动手机图书馆、无线覆盖、多媒体展示等高科技手段打造的数字化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期刊、学术论文数据库、随书光盘在内的多种数字信息资源,并通过触摸屏查阅国内发行的近200种电子报纸,实现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通过自助借还提供快捷、方便的借阅服务。
1、 《读秀学术搜索》简介
读秀学术搜索是目前全世界最完整的文献搜索及获取服务平台,其后台建构在由海量全文数据及元数据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基础上。以10亿页中文资料为基础,为读者提供深入内容的章节和全文检索、部分文献试读、文献传递等多种功能。收入中文图书200多万种,元数据1.9亿条(其中中文期刊5000多万条,中文报纸近3000万条)。我馆读者可以馆内外网络中免费使用。
2、 《汇雅书库》简介
汇雅书库即超星数字图书馆,目前有100万余万册电子图书,涉及中图法的22个分类,占解放以来出版图书种类的85%,2000年以后的新书有30余万册,基本囊括了近几年所有新书。我馆可以访问的电子图书达20万余册,欢迎广大读者使用。
3.龙源期刊简介
龙源期刊网隶属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人文期刊网。我馆购有500多种著名刊物和中国大陆流行刊物的电子版,内容涵盖时政、党建、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内容。
4、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简介
该库以期刊为单位,保留了刊物本身的浏览风格和习惯。共收集国内著名的2000多种期刊,其中绝大部分是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在图书馆馆内网络可以访问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哲学政法、社会科学、经济财政、教科文艺、工业技术共五个学科分类,以及基础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等其他三个学科分类。一年后,万方将为本馆一次性安装《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年至2012年全年的镜像数据。届时,读者在馆外网络也可以访问该镜像资源。
5、同方知网《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简介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国内资源内容最完备、质量最高、出版周期最短,数据最规范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唯一硕士学位点评估依据数据库。读者可到图书馆内使用该数据库。
6、公共电子阅览室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和设施,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
7、文化共享工程盐城支中心
共享工程盐城支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盐城市共享工程的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负责接收和管理来自上级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电子阅览室、网站、视频放映、场地培训等方式,为当地的民众提供多样化的、灵活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
8、特色数据库
盐城市地方志电子图书数据库是通过对我馆珍藏的200多册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扫描和索引加工,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系统为读者提供检索和阅读的电子文献管理系统。地方志数据库是我馆的特色数据库,是读者了解在不同历史时期盐城社会发展状况的又一渠道。
9、移动手机图书馆
手机图书馆是新馆与盐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的基于WAP的手机数字图书馆系统,提供馆藏书目查询、新书通报、热门借阅、读者荐购、讲座预告等服务。凡移动手机读者用户,都可以通过访问手机图书馆网址,输入借书证号和密码,进行图书续借、图书预约、借阅查询、历史查询等,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10、短信自助服务系统使用说明
盐城市图书馆向本馆持证读者提供了“手机图书馆—e图通”,读者通过订制盐城市图书馆短信业务,获得借阅查询、借书到期提醒、预约到期提醒、书刊续借以及证件挂失等服务。暂时只接受盐城市市图书馆有效持证读者申请订制,且申请者必须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盐城本地用户。
11、语音电话自助服务系统使用说明
盐城市图书馆向本馆注册读者推出语音电话自助服务系统,方便读者查询已借图书及其应还日期,并提供自助续借和预约到书查询功能。根据提示音,可以选择“修改密码”、“证件挂失”、“借阅信息查询”、“预约到书信息查询”、“图书续借”五种操作。
12、虚拟联合目录查询系统
虚拟联合目录查询可以查询盐城市图书馆、盐城工学院图书馆、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金陵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目录,读者可登录图书馆网站使用。
新馆特色
城南图书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面积有老馆3倍大,那么,与老馆相比,新建的城南图书馆有五大看点:
借还书系统
城南图书馆将采用一套先进的自助借还书系统,读者可以通过该系统,自主进行借书还书,这样不仅节省读者借阅还书的时间,也节省了人力。读者还可以同城同借同还,城南借的书,可以在老馆还;在老馆借的书可以在城南还。
新馆在软件方面将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届时,图书馆将通过短信定期向读者推荐新书以及发布举办活动的通知。此外,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平台提醒读者及时还书。
城南图书馆新增加了亲子阅览室,在这里,图书以绘本为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故事,既能帮助孩子读书学习,又能促进亲情交流,体现一种家庭式阅读氛围,让孩子们与父母共同感受文化氛围的熏陶。
据介绍整个阅览室展现着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柔和的灯光、苹果绿的小沙发、橙色小书桌、粉色小茶几、一排排正适合孩子高度的白色小书架,到处体现了儿童元素。
视障阅览室
刘进介绍说,新馆增设了一个专为盲人服务的阅览室,叫视障阅览室,方便盲人读者的阅读需要。
视障阅览室里的书籍和资料全部用盲文完成,就连里面使用的电脑也是触摸型的,盲人可以自如使用。当然,视障阅览室里的书籍资料数量不会很多,因为聋哑学校本身也已经提供了一些,这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量不是非常大,相应的阅览室规模也不会很大。但是,这是新馆的一个亮点,体现了人文关怀。
城南图书馆开通手机图书馆,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把浩如烟海的图书、期刊等中外文献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据刘馆长介绍,手机图书馆项目是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特点,迎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而推出的创新项目,目的是充分利用愈发普及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让市民通过手机图书馆WAP门户网站和终端应用程序两种途径获取数字图书馆信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资源分享。
这是面向市民推出的又一个新型公益性数字阅读服务项目,在国内城市区域图书馆中率先开展随时随地移动信息服务,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基于海量信息资源的手机阅读新体验。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馆藏书目的查询、续借等服务功能。
数字图书馆
城南图书馆将建立数字图书馆,将自己已有的资源数字化,实现全省联网平台,同时加大采购数字资源力度。刘馆长说,采用数字资源的好处是易保存,从存贮到阅读,物流空间很好,数字图书既不占地方,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维护成本。一本纸质图书经过扫描、录入、制作等一系列步骤,5个小时后就能变成一本电子书。读者只需在平板电脑上用手指轻点屏幕,即刻就能看到图书馆的各类图书目录,看书或查阅资料一目了然。
另外考虑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到图书馆自习将携带笔记本电脑,过去的网络端口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读者的上网需求,城南图书馆将实行无线网络全覆盖。这样,提笔记本自习,全馆可无线上网。
荣誉成就
盐城市图书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的正确 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馆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踏实工作,认真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连续四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连续五次被省文化厅评为“文明图书馆”;连续5年被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在全省“红读”征文评奖中4次被省文化厅评为优秀组织奖; 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奖”,被市人事局、文化局授予“全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馆党支部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2008年在“全民阅读”活动评选中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优秀组织奖,在全省“七彩的夏日”评选活动中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场馆奖”,其品牌讲座栏目“黄海讲坛”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省优秀讲坛”,我馆也被市政府授予“全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被国家人保部和文化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被省文化厅表彰为“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联合咨询网先进单位”;2010年被省文化厅表彰为“省级文明图书馆”的同时,其少儿部、辅导部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先进集体。
书馆服务
开馆时间
盐城市图书馆
盐城市少儿图书馆
楼层指引
参考资料
盐城市图书馆-盐图概况.盐城市图书馆.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