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字
巴蜀文字指的是战国时期巴蜀地区的铜器上所铸刻的图像和符号,这些图像和符号不同于单纯的装饰纹样,具备原始图像表意文字的部分特征。
发现历史
巴蜀文字在地下沉睡了数千年,直至20世纪20年代,随着巴蜀铜器在四川省的发掘,才逐渐为现代人所知晓。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地区的考古工作蓬勃发展,大量的巴蜀铜器相继出土,其中一些铜器的纹饰与成都白马寺的纹饰相似,所谓的手心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巴蜀符号
巴蜀符号,又称巴蜀图语或巴蜀图形文字,是中国四川省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初期文物上发现的150个不同图符的总称。这些图符大多为实物图像,缺乏动词、形容词、连接词和数字,无法组成完整的句子,而是通过看图理解含义的符号。巴蜀符号与甲骨文、古彝文不同,也不属于后来的巴蜀文字,是国内唯一一种尚未破解的公元前古代文字。学者钱玉趾认为这些图符可能是2400年前的一种拼音文字。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巴蜀符号类似于金文,属于四川省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但由于无法解读,其真实性质尚不清楚。
巴蜀文字材料
巴蜀文字的材料最早在1942年由卫聚贤先生在《说文月刊》上公布,随后随着四川考古工作的深入,巴蜀文字的材料不断增加。1978年,四川博物院的刘瑛女士整理并发表了《巴蜀铜器纹饰图案》油印本,初步汇集了重要巴蜀文字和纹饰图案资料。1983年,她的研究成果得以完善并在《文物资料丛刊》上发表,成为巴蜀史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最初的巴蜀文字主要出现在兵器上,其中包括多种图像文字和少量方块文字。刘瑛女士将兵器上的巴蜀文字分解成180个图符,分类整理,这对巴蜀文字的释读具有重要意义。
巴蜀文化墓葬
罗君将晚期巴蜀文化墓葬分为五个阶段,通过对墓葬的分析,可以观察到巴蜀文字的发展过程,从简单的图像文字到丰富的字符组合,再到后期的快速衰落。
巴蜀文字界定
巴蜀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最终在秦朝统一后迅速消失。罗君的研究表明,巴蜀文字并非源自萧公权,其印文也不是模仿汉字印,而是有着独立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
古印文的整理
1998年,高文研究员等人整理了战国巴蜀铜印122件和秦印6件,出版了《巴蜀铜印》一书,这是对巴蜀印文的一次集中整理,为巴蜀文字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而,由于巴蜀文字资料的系统整理和正式公布仍显不足,作者呼吁应建立专门的巴蜀文字收集整理组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
参考资料
巴蜀符号探索的现状与趋势.光明网.2024-10-31
巴蜀符号概说.巴蜀符号概说.2024-10-31
孙华:《巴蜀符号集成》序.孙华:《巴蜀符号集成》序.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