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晋文公问守原议

晋文公问守原议

《晋文公问守原议》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晋文公问守原议

晋文公既受原于王,难其守。问寺人勃鞮,以赵衰

余谓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树霸功,致命诸侯。不宜谋及近,以王命。而晋君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独谋于寺人。虽或衰之贤足以守,国之政不为败,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况当其时不乏言议之臣乎!狐偃为谋臣,先轸将中军。晋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于内竖,其可以为法乎?

巨晋君将袭齐桓之业,以翼天子,乃大志也。然而齐桓任管仲以兴,进竖刁以败。则获原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视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兴,迹其所以败。然而能霸诸侯者,以土则大,以力则强,以义则天子之册也。诚畏之矣,乌能得其心服哉?其后景监得以相商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晋文公也。

呜呼!得贤臣以守大邑县,则问非失举也,盖失问也。然犹羞当时,陷后代若此;况于问与举两失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晋君之罪,以附《春秋》许世子止、赵盾之义。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中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永济市),故称柳河东。其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20岁中进士,人仕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革新。后革新派被宦官和藩镇势力所挫败,柳宗元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最后死于柳州市(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刺史任上。柳宗元在文学上是个多面手,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柳侯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方面成就最高,其与韩愈共同发起“古文运动”,并身体力行用古文写作。著有《河东先生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