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孙各庄满族乡

孙各庄满族乡

孙各庄满族乡隶属州区。位于蓟州东北25公里处,燕山南麓。面积26平方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占乡总人口33.7%。东与遵化市石门镇相连,西与下营镇穿芳峪镇相邻,南与马伸桥镇接壤,北与遵化市东陵满族乡相连。是天津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山区乡,也是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北面紧邻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

该乡的满民祖先都是随王入关,或后来由东北迁入此地。有的历经辗转,最后到此落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孙各庄满族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人文

地名,位于天津市蓟州,他们的职业是看陵护树和当差。如龙福寺尹家就是由东北先迁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由围场到盘山县静寄山庄,由盘山迁到龙福寺,在行宫当差。那时的满民职业是当差,非农业按月从朝庭领取奉禄。此地修建帝王的陵寝是满族先人定居的主要渊源。

太平庄的满民在北京管理御马,后到太平庄负责护裕宪亲王陵(大王陵);朱耳峪看护悼妃陵寝;丈烟台看护荣亲王陵(太子陵);孙各庄看护理密亲王(二王陵);朱华山看护太子陵(八仙陵);夏家林是树户,负责陵区的绿化和管理工作;龙福寺则主要是在行宫当差。丈烟台姚姓先辈有战功,曾任佐领护陵年代任千总。

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16世纪至19世纪末在祖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满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和其他兄弟民族对祖国的统一事业,建立了重要的功绩,在现代革命史中,满族人民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涌现出许多人物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祖国东北“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源流可以追塑到两千多年以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女真,他们很早以前就和中原地区频繁交流。有文字记载在我国的周朝就称为“北土”。到了明代女真各部逐渐南迁,16世纪中叶以后,女真各部之间经常征战,形成互相残杀的局面,建州左卫首领努尔哈赤顺应形势的需要,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事业。

满族历史简介

1583年,努尔哈赤被明朝封为都指挥使,1589年又晋封为龙虎将军,多次到北京,熟悉汉民情况,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从1583年开始,利用30年的时间,他把东北分散的女真各部全都统一起来。

在统一过程中,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他把战争合并来的各部落诸申(贵族官员以下,奴仆以上的阶层)伊尔根(百姓、市民)统一组织起来,规定300人编一牛录,每一牛录设一牛录额真(佐领),5牛录设一甲喇额真(参领),每5个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即“旗”,首领为固山额真(都统),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了黄、白、红、兰四旗,1615年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合称“八旗”,努尔哈赤指定他的子、侄做为他的代表,分统八旗,称“因山贝勒”,是该旗的所有者,也是该旗的最高军事统帅,八旗制度具有军事、政治、生产三方面职能,成为满族社会的根本制度。

随着辖属的汉族和蒙人降众的增多,从1633年起,先后又增设了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和满州八旗共同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进一步加强了清军的力量。1635年,皇太极废除了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州,第二年即位,定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全国,九月顺治帝福临从沈阳市迁都北京,到1911年,大清共执政268年,前后共经历了10帝,即:顺治康熙帝雍正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从康熙中期到乾隆年间,在反对分裂祖国,反对外国侵略,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斗争中,满族起了很大作用,这一时期政治、文化、经济都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民族风俗

满族精于骑射,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男人脑后留发,束辨,穿马蹄袍褂,妇女头顶束髻,佩耳环,穿直统旗袍,天足,穿花鞋。

满族的住房一般有两间,外屋是厨房,里屋有三铺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住北炕,小辈的姑娘、媳妇住南炕。

满族人过去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和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旧历除夕晚饭必吃手扒肉,风味食品是白煮猪肉。

婚姻由父母包办,男方家托媒人到女方说亲,去三次,每次带一瓶酒,俗话说:“成不成,三瓶酒”。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三日后,新郎、新娘回娘家。

满族是一个重视礼节的民族,过去小辈对长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是请安,五天是打千,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引抱腰接面大礼。

满族信仰萨满教,汉译为“巫师”,过去满民“信巫不信医”,有病先请萨满跳神,经治无效,才请医生诊治。

满族的丧葬也很有特点,不准在西炕和北炕死人;因为门是活人出入的地方,因此,死人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人死之后,在院子西边立一杆,高丈五,上挂布幡,九尺,用红布、黑布做成,出殡时,亲友抢杆上的布,给孩子做衣服,可以避邪,不做恶梦。满族的体育项目有跳马、跳骆驼、滑冰、珍珠球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孙各庄乡下辖13个村:丈烟台村、北太平庄村、永春庄村、朱耳峪村、荣山村、孙各庄村、夏家林村、龙福寺村、王家坎村、朱华山村、建新村村、东葛岑村、马家庄村。

城市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孙各庄满族乡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人口数据

孙各庄满族乡共7141口人,其中满族人口238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乡总人口331.7%。

村庄历史变革

1949年,属蓟县第二区。

1953年,设4个乡。

1956年,设立孙各庄乡。

1958年,属马伸桥镇公社。

1961年5月,成立大孙各庄镇人民公社。

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85年4月6日,为落实民族政策,经市政府批准,恢复了孙各庄满族乡。该乡的满民祖先都是随王入关,或后来由东北迁入此地。有的历经辗转,最后到此落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