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山
拖山,又名土山、夫山。是个湖中小岛,占地约四百亩,今属无锡柑橘属研究所管辖。全岛由三座山峰相连组成。
词语介绍
闲话拖山
拖山,又名土山、夫山。位于太湖山水城旅游 区南端、吴塘门口外五公里处的湖中,是个湖 中小岛,占地约四百亩,今属无锡柑桔研究所 管辖。全岛由三座山峰相连组成。
分大山,高 58.1米;中山,高18.8米;小山,高 10米,东西走向。在其西北侧,另有一个贴 近水面、且很不显眼的微型小岛,巧名锚山。若泛舟梅梁湖上向南眺望,整个拖山岛状如抛 锚后停泊在 湖中的一艘绿色游船。或许因为神话中有个非 俗之辈,欲拖行之而不动,故习惯称之“拖山”。
该山是三万六千顷具区内星罗棋布、大小不等 岛屿中,观赏“天远洪涛”自然景观的最佳点。
原《开化乡志》载:乾隆南巡,游太湖七十二 峰,他亲自查阅地图册。因为原夫山的“夫”字下半截“人”字被虫蛀蚀,爱新觉罗·弘历误读“土”山。皇上的“金口”一言为定,无人敢解释 其词,从 此就叫“土山”。而“拖”与“土”又为谐音,是否有悖于前者的神奇之说,谁也没有去考 证。
但“夫山”之名确有出处。相传春秋时期的吴、越相争,两国兵刃于马迹山,结果夫差 被 俘。历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哪肯耽搁时间,立即胁逼吴王自杀而后快,死后把其尸首移 葬于拖山这座小岛上。当时的臣民,念及这位 吴国之君王,取其“夫”字,改拖山之名为“夫山”。笔 者于七月下旬炎阳之日,与友人同登该岛一游,既饱览了水天一色,浪涛拍岸,即“天远洪 涛”的美景,又观赏到传闻中的吴王之墓。据 说,就是葬在那座“中山”之中。
至今,大浮有民俗音乐 云:“欲见吴王面,掘到齐水面。”意即吴王 夫差死后,被埋葬于拖山岛的深处,而且在此 沉睡了将近二千五百年之久,早已成为民间的 传闻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