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缅甸绞股蓝

缅甸绞股蓝

缅甸绞股蓝(学名:Gynostemma burmanicum)是葫芦科绞股蓝属下的一种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南部、泰国以及缅甸的海拔800-1200米的树林和灌木丛中。

形态特征

缅甸绞股蓝是一种攀援藤本;茎较粗壮,具纵棱及槽,节上密被短柔毛,节间无毛,有时具皮孔。叶纸质,具3小叶,两面均被坚挺短梗毛,叶柄长3-6.5厘米,具纵棱及槽,密被皱波状短柔毛;中间小叶片近菱形,长 (6-) 8-12厘米,宽3-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疏粗齿,齿具短尖头,侧生小叶长4-9厘米,宽4厘米,极不等边,外侧为半卵形,基部圆形,内侧为半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基部变狭,侧脉8-9条,两面凸起,细脉不明显,中间小叶柄长5-6毫米,两侧小叶近无柄。卷须2歧,具条纹。花雌雄异株。雄花排成圆锥花序,与叶等长或稍长,被短柔毛。花萼裂片长圆形,长0.75毫米,宽0.3毫米,先端钝;花冠绿色,5深裂,裂片多少椭圆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雄蕊群高约1毫米,无毛。雌花未见。浆果球形,径5-6毫米,绿色,无毛,内有种子3粒;种子阔卵形,长3- (-3.5) 毫米,宽3毫米,厚2毫米,淡褐色,压扁,基部近圆形,侧边具沟,两面具乳突状凸起。

产地生境

缅甸绞股蓝产自云南省南部,生长于海拔800-1200米的疏林或灌丛中。除中国外,还分布于泰国缅甸

相关变种

大果绞股蓝(变种)

var. molle C. Y. Wu ex C. Y. Wu et S. K. Chen, 植物分类学报21 (4): 360. 1983.

本变种与缅甸绞股蓝(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植物体各部均密被坚挺的短毛,果实较大,径8-10毫米,种子长5毫米。

产云南南部和东南部。生于海拔630-1300米的山谷丛林中或湿润的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普洱。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