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友
张志友,1925年出生于泗阳县众兴集,自幼生活贫困,经历了亲人相继去世的不幸。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曾做过童工,亲眼见证了日军侵略和中国国民党统治的黑暗。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张志友生于1925年的冬季,成长在一个江苏泗阳县众兴集的贫穷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就已经去世,随后母亲带着他前往南京谋生,依靠洗衣服维持生计。然而,母亲因为过度劳碌也离开了人世。之后,张志友由叔叔抚养长大,但不久后叔叔也因病去世。接着,他的舅父把他带到南京凤凰山,让他在那里做童工。少年时期的张志友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目睹了日军入侵中国的惨状以及国民党政府的腐朽统治。
抗日战争时期
1941年冬天,随着日军加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清乡”和“扫荡”,特别是针对苏中、苏南地区,意图摧毁新四军及其地方武装力量。在此背景下,张志友在新四军第一师第十六旅侦察参谋王晓培的带领下,脱离了矿山的工作,加入了江宁区短枪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江宁县位于南京郊区,南京则是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首都,因此日军和伪军在此地部署了大量的兵力。每个村庄都有敌伪武装的大刀会,特务密布,环境极为险恶。在这种情况下,县短枪队依然活跃在该地区,多次挫败了敌人的围剿行动,成功保护了中共江宁县委的机关。
194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江宁县委正在举行秘密会议时,遭到敌人的发现并包围。当时,由于警卫连已经外出执行任务,现场只剩下张志友和他的几名队友。他们在紧急时刻采取行动,成功击退了敌人,保障了县委领导的安全转移。
1944年上半年,张志友参与组建了一个武工队,频繁地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一次,他在武工队长陈德润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市西南的牛首山地区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在那里,他们得知有一位汉奸乡长在当地肆虐,于是决定将其铲除。最终,张志友和其他队员成功击毙了这位汉奸,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同年12月14日,张志友与其他队员一起,伪装成农民,执行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即拦截日本宪兵队队长冈本一雄。冈本一雄是一名精通中文的日本特务,曾在多个地区从事特务活动,危害极大。张志友等人在队长张甫生的带领下,成功抓获了冈本一雄,并在途中将其击毙。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大规模进攻,导致全国陷入内战。张志友所在的苏中解放区成为中国国民党军队的主要进攻目标之一。7月17日,张志友所在的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三旅第九团在如皋城东南地区的鬼头街与敌人发生激战,张志友表现出色,被评选为战斗模范。此后,他还参与了涟水战役、孟良崮战役、费县战役和平汉路战役,因其英勇行为被称为“不怕牺牲的英雄汉”。
1947年至1948年5月期间,张志友参加了豫东战役,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重大战役。
牺牲
在豫东战役中,张志友所在的部队在帝丘店地区与黄伯韬兵团发生了激烈的战斗。7月2日凌晨,张志友率领第八连对田花园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在战斗中,他亲自携带炸药包,指挥士兵突破敌人的防线。不幸的是,在战斗过程中,张志友被一颗即将爆炸的手榴弹夺去了生命。他的牺牲极大地激励了战友,他们誓言要为张志友复仇,最终取得了胜利。
荣誉与纪念
张志友的牺牲得到了华东野战军的高度赞扬,他被追记特等功,并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他的英勇事迹和献身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
张志友.张志友.2024-11-13
张志友.张志友.2024-11-13
张志友.中国军网.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