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村
史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马嵬镇西北区,距离杨贵妃墓西偏北5公里,南临西宝北线,北接乾县,西邻武功。该村因史学家司马迁曾在此撰写《史记》而得名,现名史村,由东史村迁来,名称沿用至今。史村总人口为2789人,下辖10个村民小组,拥有42名党员。村党支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经济发展
近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办好事。他们带领群众兴办砖厂,可解决近百名群众的就业问题;鼓励本村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发展土织布,现有260户群众从事该产业;同时该村引导群众种植药材,栽种杂果,大力发展养殖业,2008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先后打深井8眼,投资130万元,新修村间水泥路6.5公里。该支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成绩突出,新修通村水泥路1.1公里,新建蔬菜大棚示范园2个;投资15万元新建休闲娱乐广场2115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6件。并建成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0平方米,投资40万元新建本村小学;整治村容村貌,制定村规民约及卫生保洁制度;建设文化长廊,刷写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文化氛围,将该村建成典型的文明生态村,受到咸阳市及领导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本村及周围群众高度赞誉。
文化
史村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村内有一条沟道,沟道上曾建有小庙,传说刘彦昌上京赶考时曾在此避雨,因此被称为庙坡沟。村人在此基础上扩建了庙宇,并将每年的七月十二日定为庙会日,届时会举办粤剧、锣鼓队、秧歌队等表演,吸引周边村民观看。
基础设施
史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包括打深井8眼,投资130万元新修村间水泥路6.5公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修通村水泥路1.1公里,新建蔬菜大棚示范园2个,投资15万元新建休闲娱乐广场2115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6件。此外,还投资40万元新建本村小学,整治村容村貌,制定村规民约及卫生保洁制度,建设文化长廊,营造浓厚的宣传文化氛围,成为文明生态村的典范。
地区特产
史村的土织布工艺历史悠久,是陕西省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咸阳市是其发源地之一。土织布制作过程包括72道工序,从采棉纺线到织布,每道工序都体现了当地人的智慧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