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长鳍天竺鲷
褐斑长鳍鰤天竺鲷(学名:Archamia fucata)为天竺科长鳍天竺鲷属的鱼类,俗名褐长鳍天竺鲷。分布于从琉球群岛到热带印度、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岛、台湾岛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Pinang海。
基本介绍
中文名:褐斑长鳍天竺鲷
学名:Archamia fucata
英文名:Apogon fucatus, Apogon sansibaricus, Archamia fuctata, 条长鳍天竺鲷
俗名:红纹长鳍天竺鲷 大面侧仔,大目侧仔
科名:Apogonidae
科中文名:天竺鲷科
同种异名
Apogon fucatus, Apogon sansibaricus, Archamia fuctata, Archamia lineolata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至马歇尔群岛、萨摩亚及东加,北至中国台湾、日本,南迄澳洲等。中国台湾大部分海域皆有分布。
模式种产地
Pinang Sea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环境
礁区、近海沿岸、舄湖
栖息深度:2 - 60米
最大体长:8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否
形态特征
体椭圆,高而侧扁。前鳃盖脊平滑,边缘呈锯齿状。侧线完全,延长到尾鳍。具锄骨齿。臀鳍基底长;尾鳍顶端微凹。胸腔及肛门附近有发光器。D. VI-I,9;A. II,12-13;P. 10;GR. 4+1+15;Pred.S. 6;Ll. 23;HL. 2.54;BD. 2.65 in SL;ED. 3.52;SnL. 4.45 in HL。体略带棕黄色,体侧有三条窄纵带:第一条延背鳍基底;第二条较窄,由吻部上表面,到背鳍最后一条软条基底;第三条带较宽,由吻端起,到尾鳍基底,以似眼瞳孔般大小的黑斑结束。各鳍略白,前鳃盖散布小黑点。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近岸海湾或湖内之珊瑚礁区。群居性,以浮游动物或其它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本种鱼通常与其它长鳍鰤天竺鲷群中混游。
渔业利用
无任何经济价值。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目: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天竺鲷科 Apogonidae
属:长鳍天竺鲷属 Archamia
种:褐斑长鳍天竺鲷 A. fucata
二名法
Archamia fucata
(Cantor, 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