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儿山
抱儿山位于青山镇西北部,与燕子河镇和古碑镇相接壤,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盛产茶叶、天麻、板栗、毛元竹等特产。钟灵俊秀的抱儿山雄居在海拔1067米的高度上,远远望去犹如母抱子,由于山高昼夜温差大,山下又有小水库,湿度适宜,山上土质适合茶叶生长,生产的茶叶香味幽雅、囗感柔和,抱儿山茶叶远近闻名,曾多次获得多项殊荣。从2006年起抱儿山茶场被列为“那片山”、“史淠(pei)源”“一笑堂”六安瓜片基地。
正文
抱儿山的千年情缘---历史传说
抱儿山,位于美丽的将军县(金寨县)青山镇中,从山脚向上望去,抱儿山隐藏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顺着山势一路蜿蜒向上,走过了九曲十八弯,看遍了周围翠绿的松柏,山势绵延不断,山壁险峻挺拔,山威气势磅礴,山景新奇秀丽。再往上走,山景越来显得幽美,朦朦胧胧,群峰雾线之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森林,密密麻麻的松柏如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穿行林间,只听见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说起这抱儿山,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没有名字的,只不过两座高耸的山头,在山脚下有两个村落聚居于此,一个叫苏家村,一个叫姬家村。苏家村的女人端庄秀美,姬家村的男人英俊果敢,两村互相通婚,已成习俗,虽说是两家,却如同一家直到西汉,苏家村出了一位美女,名叫苏阙,姬家村出了一位俊男,名叫姬琪。二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村子里的人都觉得这二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两家人便订了亲。两村通婚习俗已久,几乎没有与外人通婚的先例,加上又是父母之命、媒之言,两人也是郎才女貌,并无反对之声,事情就这么顺理成章地定了。可是,就在成婚的前一天,苏阙来到村前的小溪边打水,见一白衣公子端坐在溪边抚琴,伴随着水面的粼粼波动,琴弦微颤,琴声悠然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清脆如珠落玉盘,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变幻无穷,在这山谷之间悠悠荡漾。鱼跃水面,琴声嘎然而止,苏阙的耳边随即响起那位公子的沉吟之声,“水,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决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如一。”苏阙有些愣了神。“姑娘,在下子安,路过此地,见此山野美景,流连忘返,惊扰了姑娘,实在抱歉。”公子微微作揖道,“敢问姑娘芳名。”“啊!小女子苏阙。”苏阙心中慌乱,红着脸回道,“公子见笑了,适才听闻公子琴声悦耳,不觉驻足,敢问此曲何名。“未曾取名。”子安笑道,“苏姑娘有缘到此,既是与此曲有缘,不如就请苏姑娘赐名可否?”“公子莫取笑,小女子不过是一名山野女子,识不得高雅之音。”苏阙连连摆手道,“方才又听闻公子的一番话,心有感慨,有些痴了。”“苏姑娘此言差矣,姑娘如此美貌,可谓倾国容颜,本就是一件高雅之事。”子安摇摇头道,“天下万物,循环往复,变幻无穷,这大千世界,造就姑娘倾城,若隐居于此,岂不可惜,何不与我畅游一番,品天地之蕴。”“公子胸怀宽广,亦有临天下之势。”苏阙微笑道,轻轻摇头,“小女子无欲无求,况且明日婚嫁之喜,愿相夫教子,百年归老。”“哈,哈,哈!”子安大笑一声,“明日婚嫁,快哉快哉。”
第二天,当姬琪带着聘礼去苏家村接亲的时候,却见苏家村里里外外到处都是官兵,自己被挡在村外。原来,前日苏阙在溪边遇见的那位子安公子,其实是当今英布的太子———刘安。当日,刘安就深深地被苏阙的国色天香吸引住了,不可自拔。如今,刘安就要迎娶苏阙,纳为太子妃。姬琪如何不气,可他却没有办法,于是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报这夺妻之仇。
淮南国国都在寿春(今寿县),东面是衡山国,刘安的胞弟刘赐受封于此,衡山国同淮南国分界线两侧有一地名潜(今霍山县)。殊不知,刘安成为淮南王后,野心日益膨胀,他不甘心当个淮南王,想做皇帝,于是他与刘赐密谋,欲起兵谋友。而此时的姬琪已成了汉朝的一名大将军,他得知此事后,告知当时的皇帝———刘彻,表示自己愿往去平叛。苏阙身怀六甲,自知弑君夺位大逆不道,天地不容,可惜苦劝无果,终日以泪洗面。
公元前122年,刘安、刘赐谋反,汉武帝出兵讨伐,刘安兵败如山倒,自忖大势已去,遂派忠勇之士保护宠妃苏阙突围。苏王妃一众逃到淠河东岸,当时天降暴雨,前有大河阻断,后有追兵逼近,而河边空荡,不见一艘渡船。众人站在一块巨大的黑石之上,只觉天命难违,大限之日已到,仰天长叹之时,脚下的黑石剧烈一颤,竟变成了一只大乌龟,载着众人渡河西去。众人喜极而泣,跪拜再三,感谢神明庇佑,策马西去,从此留下了“黑石代渡”的神话传说。
渡过淠河,王妃一行疾行数十里,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小山岭,此时王妃腹痛难忍,她知道一定是孩子要降生了,冒着追兵逼至的危险,在山岭小路边产下了太子,匆匆离去,后人称此地为“落儿岭”。
众人行至不远处,见路边一清澈水塘,苏阙将襁褓中的太子放入水塘,清洗身上的血迹,此处后人唤作“洗儿塘”。
行至黄昏时分,一条大河横在众人面前,众人犯愁之时,忽见对岸跑来数十只可爱的梅花鹿。它们跃入河中,吐出豆粒状的东西,一落入水中,转眼变成了一块块巨大的石头,由河西铺到河东,王妃众人踏石而过,这就是“鹿吐石铺”的由来。
王妃一众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天已经黑了,月光昏暗,天公不作美,偏偏又下起大雨,幸亏路边有一座破庙,王妃一众赶到庙中避雨,宿了一夜,这座破庙后被重新修缮,称为“太子庙”。
第二天天蒙蒙亮,王妃一众马不停蹄向西逃去,山势越来越高,山路越走越窄,众人翻过一座山岭,来到一个小山冲。王妃疲惫,想在此歇息,忽闻后面山道上响起了阵阵马蹄声。苏阙站在山坡上远眺,终于发现追兵统领竟是姬琪,她心中惊慌,急忙下令上马逃命。这时负责保护王妃的将军拦住王妃禀道:“娘娘不要惊慌,此冲有两条义道,一条向西,一条朝南,请娘娘倒趿着鞋向西而去,我领众军士朝南而去,可保娘娘母子平安。”苏阙闻此言,感动涕零,但她知道,自己死不要紧,皇上却是要斩草除根,无奈只好听从。将军领众军士挥刀上马,大喊着朝南面奔去。苏阙强忍悲痛,倒趿绣鞋,抱着太子向西仓惶而去,后来人们就把此冲叫作“倒趿冲”,久而久之,语变成了“道士冲”。追赶王妃的姬将军,由于淠河无船,“鹿吐石铺”水势凶猛,耽误了时间,来到山冲义道口,又听南边呼声不绝,急忙率众追去,待追上后,才发现自己中了计,急忙折回向西追击。战马载着姬琪跑到一处高大的石台上,因连日奔波,又累又饿,喘声如雷,长嘶不前,姬琪见状不忍,翻身下马,喂它吃草,歇息片刻。姬琪歇马的平台,被后人称为“歇马台”。待到马儿吃饱喝足,姬琪又上马率军追击,不一会,便看见苏阙抱着婴儿,已临近二人故乡所在,姬琪大喝:“苏王妃,站住!”
苏王妃一路逃亡,逃回至苏家村,苏家村的人为了保护苏阙,便将苏阙母子藏了起来。姬琪率军追至苏家村,不见苏阙,大怒,誓要踏平苏家村。苏阙见状,抱着太子走了出来,站在姬琪面前,大喝道,“姬琪,可敢与我山顶一叙。”姬琪便令众军退下,与苏阙一起上了山顶。
山顶上,秋风瑟瑟,风如刀割。
“姬琪,看这山下,这里曾有我们美好的记忆,你忍心将这一切都毁了吗?”苏阙站在山崖边,望下山脚,神情落寞。
“我不舍!”姬琪愤怒地咆哮道,“但一切都变了,这里对我来说,不过是我伤心流泪之地而已。”
“刘安谋反叛乱,大逆不道,死有余辜。”姬琪望着苏阙,深情地说道,“苏阙,我知道,你是爱我的,你是被逼的,我不怪你,如今,刘安已自刎谢罪,你为何还要躲着我?”
“事已至此,皆是定数,你又为何如此执着。”苏阙闭上了眼睛,“姬将军,请你念在我们曾相识一场,放过我的孩子,我愿跟你回去受刑。”
“不可!”姬琪有些失控地怒吼道,“阙儿,我皇命在身,只要你把孩子交给我,我一定会向圣上禀明一切,赦免你的罪,我们还会再在一起,不好吗?”
姬琪,是我苏阙有负于你,我夫君待我不薄,虽不开心,却也安心。”苏阙摇了摇头,泪水打湿了眼眶,伤心地望着姬琪。
“既然将军如此逼迫,我与太子愿追随先夫而去,来世愿我们再续前缘。”说完,苏阙抱着太子,没有丝毫犹豫,跳下了万丈山崖。
“不!”姬琪懊悔不已,悲声震天。
站在山崖边,姬琪自觉一生再无可念,便饮剑自刎,倒在血泊之中。霎时,云雾翻滚,天地异象,一片昏暗。隐约之中,仿佛见到苏阙抱儿的身影,乘着云雾飞向天际,姬琪护在身后,随之而去。当天地重回光明,山下众官军惊骇地发现,四周变得一片荒凉,苏家村与姬家村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这一切都是幻境。
为了纪念苏王妃,人们就把这两座山头唤作“抱儿山”,小的为子山,大一点的为母山,子山偎依在母山的怀抱之中,不离不弃。
十多年后,太子庙中走出一位法安和尚,他一边品茶,一边向世人诉说着这样一个故事。
帝辛时代,苏妲己与姬考(伯邑考)的爱情,感动了天地,女娲娘娘怜悯,让二人魂魄重归人间。这山脚之下他们的爱情延续了千年,终于在第五十世情缘尽,苏阙与姬琪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但这并非结束,只是他们在凡间的情缘已了,重归天庭,做了一对神仙伴侣罢了。
听故事的人群中有人好奇,便问道,“大师,您这个故事是从哪听来的?”
法安笑了笑,没有回答,便再次上路,山谷间回响起他沉吟之声,“爱悲者,天地不弃,悠悠千年,不过半百之世,再入轮回,缘起缘灭,终归尘土,我愿一人独醉,往西天极乐。”
后来,有人猜想,苏王妃的太子并没有死,太子在太子庙出家为僧,终日种茶、养茶、品茶。
后来,太子云游四方,诉说着苏王妃的故事,将自己的茶道撒播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但愿在世人品茶之际,能暂时忘却世间的烦恼,尝一尝他的茶香,听一听他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你路过此地,看见一座茶坊,不妨坐一坐,品一品,会有人向你诉说抱儿山的传奇。(张尊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