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六拏具

六拏具

六拏具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法相装饰形式,通常出现在佛像背光和券门上。这种装饰由六种不同的动物形象组成,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在日本语译文中,由于最后一个字发音为“拏”,因此被称为六拏具。

形象特征

六拏具的形象常见于木雕和铜铸的佛像背光上,由祥瑞的卷草纹饰和多种吉祥动物构成。这些动物被归类为六大类别,构成了六拏具的基本元素。

象征意义

据《造像量度经》记载,六拏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象征含义:

1. 伽噌拏,即大鹏鸟,象征着慈悲之心。

2. 布啰拏,指鲸目,寓意保护的力量。

3. 那啰拏,代表龙女,象征救赎之相。

4. 波啰拏,即童男,表示资福之相。

5. 福啰拏,通常描绘为狮子,象征自在无碍的状态。

6. 救啰拏,意为象王,代表着良师益友的角色。

参考资料

六拏具.个人图书馆.2024-11-22

六拏[ ná ]具是个啥?︱它怎么居然是佛前头号“好声音”!.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2024-11-22

佛教拏具图案的考古学研究.佛教拏具图案的考古学研究.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