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海明

刘海明

刘海明,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刘海明先后在新乡电视台、《晶报》工作,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2007年,发表论文《新闻采访权是否记者证持有者的专利》。2012年11月,刘海明的书籍《灾难报道伦理研究》出版。2023年7月5日下午,刘海明教授为2023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全体学员带来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应用的伦理风险及伦理秩序建构”的专题讲座。2024年10月,刘海明主持了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举办的第10届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

刘海明主要从事新闻伦理、媒体版权、网络舆情和媒体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发表时事评论作品千余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获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人物经历

刘海明先后在新乡电视台、《晶报》工作,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2007年,发表论文《新闻采访权是否记者证持有者的专利》。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刘海明开始研究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2012年,参与中国首部灾难报道手册的编写工作。同年11月,刘海明的书籍《灾难报道伦理研究》出版。2013年,从伦理角度研究网络舆情预警问题。2017年,开始将伦理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研究新闻传播问题。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开始,刘海明担任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月赛评委。2023年7月5日下午,刘海明教授为2023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全体学员带来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应用的伦理风险及伦理秩序建构”的专题讲座。2024年10月,第10届红网“评论之星”高校推介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举办。刘海明主持了该会议。

刘海明现任教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新闻伦理、媒体版权、网络舆情和媒体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成果

刘海明发表时事评论作品千余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主持并完成了2009年度、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主要作品

论文

1.《在线信息交流中的截屏传播与伦理考虑》,《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6期;

2.《在线的隔离:元宇宙空间的交互距离与伦理问题》(第一作者),《中州学刊》2023年第2期;

3.《元宇宙媒介场域的伦理审视与道德规制》(第一作者),《新媒体与社会》2022年;

4.《微信拉票困境:人际传播与伦理心态的当代转型》(第一作者),《传媒观察》2022年第6期;

5.《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3期;

6.《义务的向度:新冠肺炎防疫横幅宣传的实践及伦理.(第一作者),《当代传播》2021年第5期;

7.《位阶与底线: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新闻把关人的伦理探究》(第一作者),《现代传播》2021年第1期;

8.《技术的场域与伦理:人脸识别应用的限度及媒体责任》(第一作者),《当代传播》2021年第1期;

9.《共情传播的量度: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共振与纠偏》(第一作者),《新闻界》2020年第10期;

10.《“风险盲点”的三维结构:基于媒体应急管理的反思》(第一作者),《新媒体与社会》2020年第1辑;

11.《新型主流媒体作用力的功能结构及其逻辑关联》,《中州学刊》2019年第10期;

12.《技术的界碑:人工智能对新闻真实的伦理挑战》(第一作者),《现代传播》2019年第9期;

13.《媒体风险的必然与或然之辨》,《新媒体与社会》2019年第1辑;

14.《算法技术对传统新闻理念的解构与涵化》,《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15.《媒体算法的价值纠缠与伦理误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第1期;

16.《新闻机构的网络舆论风险与应急管理》,《中州学刊》,2018年第3期;

17.《规范网络舆情预警活动问题研究 》,《中州学刊》,2016年第2期;

18.《论网络舆情预警的主客体及其伦理问题》,《情报杂志》2015年第8期;

19.《论新闻报道引发的媒体舆情及其预警》,《中州学刊》2014年第8期;

20.《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伦理反思》,《编辑之友》2014年第8期;

21.《媒体版权纠纷中的和解现象及其批判》,《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4期;

22.《途中道德:灾难报道的时间伦理》(第一作者),《新闻记者》2013年第8期;

23.《“两会”采访的伦理问题》,《新闻记者》2012年第5期;

24.《论窃听丑闻的伦理问题》,《新闻记者》2011年第9期;

25.《新媒体灾难报道角色的伦理问题》(第一作者),《现代传播》2010年第10期;

26.《新媒体灾难报道把关的德和服务的德》,《中州学刊》2010年第4期;

27.《灾难性新闻采访的伦理原则与制度框架构建》,《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8.《报纸的传播权与公众的收阅权》,《新闻记者》2009年第7期;

29.《此处无声胜有声——小议汶川特大地震采访的一些败笔》,《新闻记者》2008年7期;

30.《焕然一新的面貌——喜读<人民日报>十七大特刊》(第一作者),《新闻记者》2007年12期;

31.《新闻采访权是否记者证持有者的专利》,《新闻记者》2007年5期。

以上资料来源:

课题

1.主持《多元社会的媒体记忆与社会共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已结题);

2、主持《重大公共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研究》,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已结题);

3、主持《微博时代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研究》,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已结题);

4、主持《伦理视阈下舆情预警问题研究》,2011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已结题);

5、主持《汶川大地震语境下我国灾难报道伦理的规范化研究》,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已结题)

以上资料来源:.

著作

1.《混沌与秩序:新闻伦理探微》,重庆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

2.《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伦理心态》,商务印书馆,2023年5月;

3.《媒体声誉应急管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

4.《网络舆情预警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5.《中国广播批评:理论与例证》(第一作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6.《报纸版权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7.《灾难报道伦理研究》(第一作者),商务印书馆,2012年11月版;

8.《新媒体形态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9月版。

以上资料来源:

教材

《新闻评论写作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

《媒体道德原理教程》,待出版。

以上资料来源:

任职信息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传播实务教研室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荣誉

刘海明曾先后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社会活动

2020年4月2日,国际知名期刊《外交学人》刊发了刘海明等100名中国学者联名《致美国社会各界的公开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并回应了欧美舆论中甩锅中国的论调。

相关事件

2025年春节期间,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且做到了0失误率,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看来,更多媒体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是一件好事:“比如有了数字主持人,那么深夜档新闻,凌晨的突发事件播报,就能用数字主播替代真主持人,节省了真人主播的劳动力。”同时,刘海明指出,新闻从业者在新技术冲击下,也需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整合信息抓取新闻点,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资料

刘海明(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刘海明(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2025-02-10

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5-02-10

灾难报道伦理研究.豆瓣读书.2025-02-10

刘海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应用的伦理风险及伦理秩序建构.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5-02-10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2-10

封面人物·刘海明.封面人物·刘海明.2025-02-10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2-10

2021“网络与新媒体讲习班”启事.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5-02-10

百名中国学者致信美国社会:政治化、污名化声音无助于遏制疫情蔓延.环球国际.2025-02-10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