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其业

陈其业

陈其业(1871年—1961年),字勤士,是民国时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果夫、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和CC系首领陈立夫的父亲。

陈其业,家住湖州归安府学前五昌里。他最初入私塾学习儒家经典,后进入府学,并领取府衙津贴。在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后,陈其业赴日本考察工业,希望学以致用,但回国后未能施展抱负。之后,陈其业在富绅沈晋轩家任教,并逐步成为沈家总管,管理上海来泰当铺。1911年辛亥革命后,其弟陈其美任沪军都督,陈其业回湖州市协助办理经武学校。1916年(民国五年)陈其美遇害后,陈其业行事更为谨慎,专注于管理和保护产业,避免参与政治活动直至1927年。北伐胜利后,他逐渐成为地方绅士,担任商会会长及多家企业董事。在其子陈果夫陈立夫的影响下,陈其业开始干预地方事务。1937年日军侵华,陈其业携眷逃离湖州。抗战期间,他以同盟会元老身份在重庆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大代表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其业重返湖州,恢复商会会长职位,扩大影响力。1947年,他主持“重游泮水”仪式,并当选民国时期国大代表,参与选举蒋介石为“总统”。解放后,陈其业前往台湾。1961年,陈其业在台湾病逝,享年91岁。

陈其业在乡在业,尤好公益,他对浙江省的蚕丝业、典当业、银行业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皆有贡献。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陈其业,字勤士,1871年出生,湖州归安人,家住府学前五昌里。其先祖随宋室南迁至浙江,世代定居归安县东林山泽河村,以务农为生。至陈其业时,其家族已在城内居住多代。其母亲吴氏出身书香门第,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母亲的教导下,陈其业少年时展现才华,在学校享有声名。

陈其业最初遵循传统道路,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直至进入府学,并每月领取府衙发放的津贴。随着对清廷腐败现象的耳闻目睹,陈其业逐渐失去了对仕途的兴趣,认为与其成为清廷中一名无所作为的官僚,不如投身实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实际贡献。为此,陈其业赴日本考察工业,希望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术。然而,回国后他发现自己难以施展抱负。

之后,他在富绅沈晋轩家任教书先生,教授其子田莘。田莘入学后,陈其业开始为沈家记账,并逐步得到信任,薪水逐年增加。陈其业因其谦恭的态度和成熟稳重的性格,赢得了沈晋轩的信任,从记账先生升为总管,并被委派管理上海来泰当铺。

经商不涉政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其业弟弟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陈其业回到湖州市,协助沈毓麟办理经武学校。袁世凯篡夺政权后,革命势力受挫。1916年(民国五年)五月十八日,其弟陈其美在上海遇害。陈其业行事愈发谨慎,一方面专心管理和保护沈氏及自家产业,继续担任沈家账房和当铺职务,表现得像个本分商人;另一方面,他避免参与社会活动,远离官场,以防卷入党派之争。

在湖州光复直至1927年(民国十六年)期间,尽管县议会两次重组,陈其业从未争取议员或议长职位。此外,在省级议会议员选举中,他也未曾参与竞争。吴兴县商会会长一职,多年来一直由李培锷担任,陈其业未有任何动作涉政。

行走于政商两域

从北伐胜利至1937年日军入侵湖州市前夕,陈其业逐渐成为地方上的绅士。他首先从典当行业进入商会并担任会长,逐步扩展到公益慈善团体及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中担任要职,如董事或顾问。例如,他在典业、兴业银行担任董事,在苏嘉湖汽车公司任董事长,在电灯公司和志成房产公司任董事,并担任德源钱庄和达昌绸厂的顾问。

在其子陈果夫陈立夫的权势影响下,陈其业渐渐开始干预政治和地方事务。地方官员上任必先拜访陈其业以求指导。他还通过各种关系干预司法,身边聚集了许多支持者,如曹舜臣、莫良夫等人,他们常在其家中商议事务。陈其业重视经济利益,每月从各机构领取车马费,并继续收取沈氏义庄和来泰当铺的薪水。在抵制日货运动中,他因为是商会会长,没有直接参与,而是幕后操控。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华,陈其业作为湖州市绅士首领,与地方士绅共同应对危机。当得知日军将至,他迅速携眷逃离湖州,并嘱咐其他人维持地方秩序。湖州沦陷后,陈其业未留在当地担任伪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其业到达重庆市,被推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大代表,全国商联常务理事、全国工联会理事等。

撤退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政权,从重庆返回的人员普遍受到优待。陈其业回到湖州后,恢复了商会会长的职位,并迅速扩大影响力,重新建立其在地方上的地位。他联络县党部和县参事会,参与惩办汉奸的事务,并在过程中通过保释汉奸家属获取利益。

1947年春,陈其业主持了“重游泮水”仪式,吸引了众多前清秀才及地方要人参与。同年秋天,他参与了伪国大代表的选举,并在儿子的帮助下当选,前往南京参与选举蒋介石为“总统”。解放后,国民政府败退台湾,陈其业也随之离开大陆前往台湾。晚年,陈其业思念家乡之心与日俱增,1961年病逝于台湾,终年91岁。

个人生活

陈勤士的日常生活简单,早餐通常是一张豆腐皮和一碗豆腐浆,之后是粥和油条。他在家中接待访客并处理事务,午餐则多在外就餐。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由仆人照料。尽管年纪渐长,他依然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家庭成员

人物纪念

陈其采的家族根源在湖州白地街的“五昌里”,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江南传统民居群落,名称寓意家族“五世其昌”。这里记录了陈氏家族的历史与变迁。

陈其采在杭州市的旧居位于奎垣巷内的“兴安里”,这里曾是丁家花园的一部分,一座源自南宋石榴园遗址的私家园林。现留存的建筑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

陈其业在乡在业,尤好公益;“蚕丝之改良,以维国权;典库之低率,以通民财;河流之疏浚,以广灌溉;襄助政府,绥靖闾里,有功桑梓者,不可悉数”——他对浙江省的蚕丝业、典当业、银行业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皆有贡献。(浙江档案评)

对于陈果夫陈立夫来说,他们的父亲陈其业对兄弟俩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认为父亲陈其业是个非常能干的文化人。(《四大家族完全档案》评)

综其生平,其与人也恕,其律已也严,其宅心也厚,其治事也勤;盖诚存乎心,而仁显于外,故能表率子弟,成功成仁,睦辑乡里,以尊以亲,终甘澹泊,以乐天年。(蒋介石评)

参考资料

陈氏家族三兄弟 其业美哉采兮.浙江档案.2024-10-24

陈立夫.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