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橙矮星

橙矮星

矮星橙色 dwarf),即K型光谱的主序星,该类恒星的质量介于G型和M型的矮星之间。橙矮星的寿命要比类太阳恒星更长一些,并具有安全的可居住区域,该恒星体系的行星要比更明亮的红矮星拥有更多的海洋行星。质量接近于太阳的恒星被归入黄矮星,已倍受行星探寻者们的关注。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橙矮星可能具备更好的生命存在条件,该恒星体系内的行星很可能孕育着高智慧生命体。

定义

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5至0.8倍,表面温度在3,900至5,200K,这种恒星被称为“橙矮星”。

矮星,也就是K-型矮星(KV),是主序带(以氢为燃料)上,光谱类型为K,亮度分类为V的恒星。这些恒星的大小介於M-型主序星、亮度分类为V,和G-型主序星、亮度分类为V的恒星之间,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5至0.8倍,表面温度在3,900至5,200K。TablesVII,VIII.。此种恒星的例子有南门二B和印第安座ε。

这种恒星是我们寻找在地球外的生命时最感兴趣的,因为它们停留在主序带上稳定的时间很长(150亿至300亿年,相较之下太阳只有100亿年),这样就可能有机会在环绕著的类地行星上创造出生命。

发现

2011年8月19日,天文学家使用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发现HD 85512这颗橙矮星周围有一个3.6倍地球质量的行星正好位于适居带内。行星HD 85512 b或称为HD 85512b可能温度够低,足以使海洋行星存在,如果该行星表面有50%以上区域被云覆盖的话。位于适居带边缘的HD 85512 b和格利泽581d至今仍是寻找适合居住行星的几个最佳选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