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富纳角箱鲀

富纳角箱鲀

富纳角箱(学名:Lactoria fornasini),又名福氏角箱鲀,属于箱鲀科角箱鲀属的鱼类。

形态特征

富纳角箱鲀为热带底栖鱼类,体长可达130 mm左右。体长为体高1.9~2.0倍,为头长3.0~3.3倍。头长为吻长1.9倍,为眼径2.2~2.5倍。体大致五棱状,背侧棱和腹侧棱发达,背中棱发达。体甲在背鳍及臀鳍基底后方闭合。

富纳角箱鲀眼眶前方向前伸出1对眶前棘,棘长约为眼径的2/3左右,大形个体棘稍向下弯。腹侧棱后端向后伸出1对较发达的腰骨棘,它的长度约等于眶前棘。背中棱中央有1大而扁三角形的棘突,棘尖指向尾部。尾柄短,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6~2.1倍。头短而高,前缘陡斜。吻短,稍大于眼径,吻背缘稍凹。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宽为眼径1.5~1.7倍。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而低,前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齿各1行,细长柱状,棕褐色

富纳角箱鲀唇肥厚。鳃孔短,几直立,与眼的后缘相对或稍后方,鳃孔长短于眼径。鳞特化为骨板,多为六角形,连成体甲。鳃孔后至体甲后端一纵行具骨板9~11个;背面左右背侧棱间具骨板5个;背侧棱和腹侧棱间具骨板5~6个;腹面左右腹侧棱间具骨板9~11个。

背鳍1个,位于体的后部、肛门前上方。臀鳍与背鳍相似,起点在背鳍基底后端的后下方。胸鳍下侧位,上部鳍条较长。尾鳍圆截形,尾鳍长稍大于尾柄长,约为1.2~1.4倍,不会超过尾柄长的2倍。

头体黄褐色,体上有一些不规则的蓝色斑点以及一些不同长短的蓝色带纹。吻部褐色,唇淡黄色。体甲腹面黄褐色,自口后至肛门前方有1黑色纵行带纹。背鳍、胸鳍基底褐色,臀鳍基底白色,各鳍色浅。尾鳍灰黄色,有6条深色垂直带纹。

生活环境

主要栖息于外潟湖区及面海之珊瑚礁区,水深可达130米。雄鱼具领域性。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分布

在国内主要分布在南海和台湾沿海。

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

繁殖

雄性富纳角箱鲀的地区性非常强烈,它们占据约500平方米的地域。在这个地域上他们可以与至四条雌性富纳角箱鲀一起生活。有时地域上也会有一些未成年的雄性鱼。对富纳角箱鲀的繁殖的研究很彻底。交配在日落后不久的黄昏中。雌鱼和雄鱼并行向上游。雄鱼发出嗡嗡声。在它们游到最上方的时候排卵和精。一些雄鱼也会变色成雌鱼的颜色,游到其它地域里,假如它在那里遇到要排卵的雌鱼,它会变色回到雄鱼的颜色,然后和雌鱼交配。

渔业利用

富纳角箱鲀具有毒性,无任何食用价值,但有些被饲养于水族馆或制成干制标本供人观赏。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