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莲
释妙莲,清代时期男性人物,俗姓冯,讳地华,出生和逝世年月不详,是福建明溪县城关西门人,也是清代著名的高僧。
个人经历
18岁出家南平开平寺,后至福州鼓山涌泉寺拜住持奇量为师。他聪慧勤快,协助奇量兴建寺宇,博得众僧敬仰。咸丰四年(1854年),被推举为涌泉寺住持。咸丰九年(1859年)退席。光绪九年(1883年)再度继任,前后共任26年。为修涌泉寺这座鼓山名刹,他多次远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讲经弘法,募回大量的捐款扩建禅房、僧舍,使寺貌日臻雄伟壮观,香火日盛,名闻海内外。古雅轩敞的回龙阁即是他主持所建。放生池右侧门题“回头是岸”4字是妙莲所书,留存至今。妙莲在修涌泉寺时,还积极修建其他寺院佛塔。光绪十三年(1887年),协助古月、达本两法师兴建福州崇福寺、林阳寺及闽侯雪峰崇圣禅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将住持让给古月,到宁德市兴建龟山寺。此外,福州白塔、漳州南山寺都凝聚了他的心血汗水,南山寺现存2吨重的卧姿白玉佛,即是他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从缅甸运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迫使清朝订立《辛丑条约》,清廷被迫承担“庚子赔款”,他感到“国家兴亡,僧侣有责”,毅然捐献募化来的数万银元给清廷,以表爱国之情。慈禧太后、光绪帝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特召妙莲进京,慈禧赐他与光绪结为义兄弟,御赐《乾隆大藏经》(经藏、律藏、论藏)3部10969卷,銮驾半副,人称为“钦命方丈”,为闽省享受朝廷最高荣誉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