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简称中国特检院,英文缩写CSEI),于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隶属国家劳动总局,1998年划转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划转至国家质检总局,现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局下建立“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站”。
1980年3月,国务院劳动总局将“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站”更名为“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安全监察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
1982年7月,国家劳动总局与国家人事局、科干局、编制委员会合并成立劳动人事部后,更名为“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
1984年7月,明确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中心为劳动人事部直接领导的局级事业单位。
1984年12月,劳动人事部批准更名为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88年9月,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将劳动人事部分为劳动部和人事部,原“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归劳动部所属,更名为“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为劳动部直属事业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1998年6月,根据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随政府职能机构部门也正式划转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1998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前来正式宣布接收“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1999年3月,中编办同意将原“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划归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后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原批150名事业编制相应划转。
1999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质技监局正式通知“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划转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后,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2002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同意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
2003年1月,中国特检院成为全国质检系统首批两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
2004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
2007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批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2014年3月,与四川仁智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特检安全环保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017年7月,成为ISO/TC 135/SC 9(声发射检测)国际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主要职责
根据院“三定”规定,主要承担三方面职责:
一是组织科研攻关,承担基础科学研究、重大仪器设备研发,解决行业共性关键和重大疑难技术问题,承担法律法规、政策理论、发展规划等研究工作;
二是支撑安全监察,承担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研制工作,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调查、风险监测等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三是提供公益服务,开展监督检验、定期检验、风险评估、安全评价等,参与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安全保障工作,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援助性检验。
组织机构
现有内设机构31个,其中8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办公室、质量管理部、科技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条件保障部、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10个业务部门,分别是锅炉部、压力容器部、压力管道部、气体装备部、游乐设施与客运索道部、电梯部、起重机械部、场(厂)车部、危化品装备部、石化检维修部;6个研究部门,分别是智能检测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结构研究所、无损检测研究所、化学分析研究所、节能技术研究所;6个支撑部门,分别是认证评审部、国际合作部、发展战略研究所、技术法规研究所、安全管理技术中心、风险监测技术中心;1个分支机构:长三角分院。
主要工作
中国特检院围绕“保安全、促发展”的初心使命,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履行公益职责,引领行业进步,在守卫特种设备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组织科研攻关。累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80余项,牵头组建特检行业科技协作平台,先后共组织全国150余家单位、上千人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围绕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解决了一系列全国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省部级和行业协会奖励190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力促进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支撑安全监察。受总局委托,参与特种设备有关立法工作,组织研究起草安全技术规范99项,组织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350余项,不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法规标准体系。配合总局开展事故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全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技术体系,指导地方构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技术体系,参与2013年“6·3吉林德惠禽业特大火灾”、2018年“6·10中缅管线爆炸”等事故调查,协助分析原因、界定责任、防范风险。承担总局行政许可的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特别是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法律制度,累计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制造企业开展技术评审,把好进口特种设备质量安全关,维护我国监管制度权威性。
提供公益服务。我院始终瞄准特种设备前沿高端领域,以高参数高风险高技术特种设备为重点,提供安全保障技术解决方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我院开展的全国最大高压洗涤器和尿素合成塔驻厂监检,应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实现压力容器不停车检验,组织超临界大型电站锅炉、长输油气管道、大型游乐设施、长管拖车法定检验等等,开创了诸多行业先河。特别是近十年来自主研发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在中石化等企业大型石化成套装置中推广应用,将检验周期由2至3年延长到4至5年,大幅缩短停车检修时间,并消除大量安全隐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亿元。按总局部署,参与5·12汶川地震等系列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置,完成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典等系列重大活动和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保障。组织开展援藏援疆援青等公益活动,并在青海省设立技术中心和高原能效实验室,建立援青长效机制。
中国特检院还与世界40多个国家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学术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增强“中国特检”的国际话语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特检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建设成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领域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国家级科研技术机构。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据2017年11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累计突破20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13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成果奖励62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25项)、国家标准创新奖等;上述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被标准和法规所采纳,解决了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相关的电力、石化、冶金、机械、军工等行业的技术难题,为秦山核电站、神华煤液化、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北京奥运会、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60周年和上海世博会等活动的特种设备安全提供保障。
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特检院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4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项,省部级一等奖32项,省部级二等奖57项,省部级三等奖45项。
学术期刊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和中国锅炉水处理协会主办的技术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5月,是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期刊群等数据库确认收录。设置有《政策导向》《科技视点》《创新论坛》《法规标准》《重大项目跟踪》《试验研究》《材料与设计》《科研足迹》《检验评价》《检测技术》《管理技术》《节能减排》《水处理》《安全分析》《事故分析》《应急救援》《特检之苑》《企业之窗》《行业动态》等栏目。
人才培养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现有职工1353人,博士83人,硕士400人,在站博士后3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2人,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67人(含正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职人员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1人。截止2022年7月底,我院持证人员共计618人,具有各类检验检测资格2400余项。
资质证书
截至2015年9月,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获评为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ISO/IEC17025实验室、ISO/IEC17020检查机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家锅炉压力容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锅炉水处理与有机热载体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予的计量认证合格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予的国家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甲级资质,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危险品储罐检测检验中心、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产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中国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和CNCA认可的全国锅炉压力容器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相关产品认证审核中心、最高人民法院认定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人、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和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机构、商务部授权的特种设备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总后勤部授权的后勤军工产品检测试验机构。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院标识由2个同心圆构成,右边有一个开口,似的同心圆成为了C形,开口的地方是研究院英文简称CSEI。
精神文化
质量方针:独立公正、科学严谨、信守合同、优质高效
参考资料
中国特检院简介.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2022-08-04
期刊简介.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