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配位数

配位数

配位数,在配位化合物中是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由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1893年首先提出。配位数可以被用来描写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配位数通常为2-8,少数情况下存在10以上的。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离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在晶体学中,配位数是晶格中与某一奥古斯特·布拉菲晶格相距最近的格子个数。配位数与晶体结构或晶胞类型有关,且决定原子堆积的紧密程度。

基本介绍

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与晶体结构类型有关,通常以配位数和致密度两个参数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注:1. 立方晶系结构的配位数为8。

2. 密排六方结构中,只有当c/a=1.633时其配位数为12。如果c/a≠1.633,则有6个最近邻原子(同一层的6个原子)和6个次近邻原子(上、下层的各3个原子),故其配位数应记为(6+6)。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配位数.科普中国网.2024-03-23

配位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