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拉布吕耶尔

拉布吕耶尔

让·德·拉布吕耶尔(Jean de La Bruyère,1645年8月16日 - 1696年5月11日),法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和道德家,以其讽刺性的《品格论》闻名。他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终身未婚,致力于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经历

让·德·拉布吕耶尔1645年出生在今天的埃松省巴黎,属于中产阶级家庭。他的家族至少可以追溯到曾祖父,他们是天主教联盟的忠实成员。拉布吕耶尔的父亲曾是巴黎市政厅的财政总监,尽管国家动荡不安,但他能够支付拉布吕耶尔的教育费用,并留给他相当可观的遗产。拉布吕耶尔接受了奥拉托里亚硕士的教育,并在奥尔良大学学习法律。1673年,他在卡昂购买了一个财政部门的职位,这给了他地位和收入。他的前任是雅克·贝尼涅·博苏埃的亲戚,这可能是他结识博苏埃的契机。1684年,他被推荐成为路易斯·康代亲王家庭的导师,后来也成为了亲王的侍从,获得了小贵族身份。他的余生大多在亲王家中或宫廷中度过,享受康代家族对文人社交的偏好。拉布吕耶尔独身到老,没有成家,平日除办理公务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著书上。他的批评作品《品格论》于1688年出版,招致了众多敌人,但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他在1693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尽管他的不受欢迎程度很高。1696年,他因中风去世,去世时有谋杀的怀疑,但似乎没有根据支持这种怀疑。

主要作品

品格论》,或译《人品论》,是拉布吕耶尔在路易十四王朝时期撰写的随笔集。这部书主要由两种文体组成:格言式的简短段落及典型人物的肖像。格言,精练、深刻,充分表现古典主义语言明朗清晰、简练精确的文风。肖像部分则往往以真人真事为蓝本,但不用真实姓名。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刻画出一种典型品格的典型人物,从而形象地批评某种时弊或某种“品格”,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品格论》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散文名著,对后世影响甚大。此前,国内出版的各个法国散文选本一般都会收入《品格论》的片段,但全本却从未出版过,梁守锵的译本是开创性的。梁守锵是中山大学法语系教授,曾翻译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法布尔《昆虫记》等经典名著。

经典语录

思想语丝

嘲讽往往是才智贫乏的表现。----拉布吕耶尔

因为“才智贫乏”,因为“没有办法”,因此就以伤害他人自尊为利器。

有关朋友

“一起幻想,同他们聊天,或者什么都不同他们聊,想到他们,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只要是同他们呆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有关奉承

奉承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总是不够高

有关成功

There are two ways of rising in the world, either by your own industry or by the folly of others.

Jean De La Bruyere, French moralist

成功之路有两条:靠自己的努力或靠他人的愚蠢。

有关人生

当我们为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叹息时,我们应该考虑将来的衰老,不要到那时在为没有珍惜壮年而悔恨。

When life is miserable it is painful to endure it; when it is happy it is horrible to lose it ; both come to the same thing.

当人生不幸时,生活是一种痛苦;当人生快乐时,失去生活也是一种痛苦;人生就是这样。

Most men make use of the first part of their life to render the last part miserable.

多数人对前半生的使用方式造成了后半生的痛苦。

有关孤独

All men's misfortunes spring from their hatred of being alone.

所有人的不幸来自于他们憎恨孤独。

对国家及社会的关注

面对眼前的苦难,人们会因为幸福而感到羞耻。

人物影响

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批评者中包括托马斯·科尔内伊、伯纳尔·勒·博维埃·德·方丹内尔和伊萨克·德·班塞拉德等,他们得到了其他文人和社会人士的支持。他去世两年后,一本名为《论宁静主义的对话》的书出现了,据称是在他的文件中发现的,不完整的,由编辑完成的,但其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