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三清殿

位于苏州市旧城内观前衔。相传始建于晋,称真庆道院,元代始称玄妙观。观内三清殿系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所建,是江南现存最大的一座古代木构建筑。殿面宽9间,46.1米,进深6间,25.55米。殿内斗拱用上昂结构,有殿柱60根,重檐复宇,是研究宋代木结构建筑造法的重要实物。

正文

中国南宋道教木构殿堂。在江苏省苏州市观前街。始建于晋朝咸宁二年(276),名真庆道院,唐改开元宫,北宋改名天庆宫。南宋初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1179)重建。元至元元年(1264)始称玄妙观三清殿玄妙观的正殿,因殿内“三清”像而得名,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建筑。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布瓦顶,平面长方形,长45.64米,宽25.25米。月台正面与东西两面各有踏跺一座,殿前南面与月台周围设石雕栏杆,栏板和台基上浮雕人物故事和飞禽走兽,其中西南角是南宋遗作。柱排列规整,在内槽中央 5间后金柱处筑扇面墙。墙前砖砌须弥座,平面作倒凹字形,座高1.75米,分上中下 3层,上层浮雕几何形花纹。座上置16米多高的3尊三清塑像,自西而东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系南宋时旧物。殿正面当中 3间各装长隔扇。东西第二次间与稍间装罗汉窗及障日板,东西尽间筑砖墙。背面当心间装长隔扇 4,东西尽间亦筑砖墙,其余6间皆在阑额下直接装直窗。外檐和内檐斗 7种,比例硕大,出跳亦多,内槽中央四缝上所用六铺作重抄上昂斗栱,见于宋《营造法式》,现存实物已不多见。殿内梁架分明暗两种。内槽梁架:前后老檐柱与金柱间,于斗栱上置平(天花),平棊以上是“草架”(粗糙的梁架),其做法是在平梁上立瓜柱,瓜柱顶端置枋,中柱间用七架梁,前后用三步梁;外槽梁架:在檐柱与内侧老檐柱上端,装穿插枋,并于柱头铺作上架月梁,梁下与穿插枋间用隔架科,月梁上以栌斗装十字交叉的令栱,承受上层月梁与栱下的素枋。外槽梁架因露明造,制作工整,形式美观,与《营造法式》上的乳搭牵结构相同。殿内平棊和藻井上绘有云、鹤、鹿、暗八仙等图案,西面壁上保存有宋代刻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道君,上面还有李隆基写的赞和颜真卿的题字。

1956年对山门和三清殿进行了修缮,1981年又拨款整修三清殿。现由苏州市道教协会使用和管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