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短伞大叶柴胡

短伞大叶柴胡

短伞大叶柴胡(学名:Bupleurum longiradiatum var. breviradiatum)为伞形科柴胡属的变种。

形态特征

花序梗较短,伞辐也短,长10—20毫米;小总苞片很短小,花梗短而粗,长1.5—3毫米。

果实

果时不延长或略延长,长2—3.5毫米,与果近等长。果实较小,红棕色,广椭圆形,长3毫米左右,宽2毫米左右。

大叶柴胡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80-150厘米,根茎弯曲,长3-9厘米,直径3-8毫米,质坚,黄棕色,密生的环节上多须根。茎单生或2-3,有粗槽纹,多分枝。叶大形,稍稀疏,表面鲜绿色,背两带粉兰绿色,基生叶广卵形到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下部楔形或广楔形,并收缩成宽扁有翼的长叶柄,至基部又扩大成叶鞘抱茎,叶片长8-17厘米,宽2.5-5(8)厘米,9-11脉;叶柄常带紫色,长8-12厘米;茎中部叶无柄,卵形或狭卵形,7-9脉;茎上部叶渐小,卵形或广披针形,9-11脉,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伞形花序宽大,多数,伞辐3-9,通常4-6不等长,长5-35毫米;总苞1-5,开展,黄绿色,不等大,披针形,长2-10毫米,宽1-2毫米,3-7脉;小总苞片5-6,等大,广披针形或倒卵形,长2-5毫米,宽0.7-1.5毫米,顶端尖锐,3-5脉;小伞形花序有花5-16,花深黄色,直径1.2-1.6毫米,花梗粗,长短不等,花时长2-5毫米,果时长6-10毫米;花瓣扁圆形,顶端内折,舌片基部较阔,不成隆起状,长几达花瓣之半,顶端有2裂,裂口呈三角形;花柱黄色,特肥厚,直径超过子房,花柱很长。果暗褐色,被白粉,长圆状椭圆形,长4-7毫米,宽2-2.5毫米,分生果横剖面近圆形,每棱槽内油管3-4,合生面4-6。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植物文化

北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红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对照以上本草所载产地、分布及植物形态,主要种类应为北柴胡红柴胡

贮藏养护

柴胡一般为压缩打包,每件50公斤。贮存于通风干燥仓库内,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5—75%。商品安全水分9—12%。

本品易虫蛀,受潮生霉,有欧洲尘螨寄居。受潮品软润,有的表面现霉斑。为害的仓虫有锯谷盗小蕈甲黑皮蠹、大竹、烟草甲等,蛀蚀品表面现蛀粉,敲打时有活虫落下。高温高湿季节,可见螨虫活动。

贮藏期间,应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发现吸潮及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熏杀。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保护现状

我国野生柴胡的药用资源广泛分布于海拔200-2800米的半干燥山坡、林缘、草丛及沟渠旁,其理论蕴藏量在55,000吨左右,理论年允产量约为2,750吨;栽培柴胡以北柴胡为主,以甘肃省山西省陕西省的栽培面积最大;随着北柴胡价格的不断上涨,柴胡饮片中的掺杂(假)现象也较为严重。结论:自然、人为等多因素导致柴胡野生资源正逐年减少,建议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保护柴胡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药用柴胡资源调查及市场现状分析.知网空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