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预警机
A-50预警机(北约代号:Mainstay,译文:支柱),是由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发的远程预警飞机,于1965年开始研发,1984年服役。
A-50预警机机长46.59米、机高14.76米、翼展50.5米、最大起飞重量170000千克,动力装置为4台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的D-30KP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120千牛。有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能同时跟踪数十批目标,引导十多架战斗机作战。
20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研制出A-50型预警机,1978年底,A-50原型机首飞,并于1984年研制成功,正式进入部队服役。2005年8月25日,在济南军区潍北靶场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强制隔离作战演练项目中,A-50预警机升空,建立空中预警指挥。
研制历程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在空战和海战中起了巨大作用。战后,人们想到,把雷达送上几千米的高空,能减低地球表面曲度对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提高其侦测能力。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为了与美国在全球争夺霸主地位,苏联政府开始大力扩充军备,启动了众多军事项目。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空军和塞尔维亚空防军装备了第一代预警机图-126。
建造历程
A-50机的研制工作起始于1965年,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研制出A-50型预警机。1978年底,A-50在塔甘罗格机场进行了首次试飞,机长由试飞员德姆扬诺夫斯基担任,试飞总工程师为克雷斯科夫。1983年12月30日,驻扎在立陶宛希奥利艾的国土防空军第67独立远程监视中队迎来了第一架生产型A-50(生产编号0023436096,服役序列“30”号)预警机。1984年,A-50机正式定型,由塔什干飞机制造厂(当时已更名为塔什干飞机制造公司)建造A-50的生产型,并正式进入部队服役。
在1991年之前,苏联以每年1-5架的速度制造A—50。除1架以外,其余A-50生产型基本上是以5架作为一个制造批号。得到确认的A-50代号分别为:“红色10”“红色15”“红色20”(原型机)“红色30”“红色33”“红色38”“红色40—43”“红色46”“红色47”(初步生产型)“红色31”“红色32”“红色34—37”“红色39”“红色49-49”(可能属于同一型号)。
A-50一共生产了30多架,除基本型外,还有A-50U、A-50M等多种改装机型。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A-50的雷达天线罩位于机翼后缘处的机身上部,比美国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视界不如后者,但采用高平尾,后半球视界优于后者。在飞机头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杆,头锥内装有气象雷达,头锥下后侧雷达罩内估计为地形测绘学雷达。A-50取机翼上面有凸起的天线罩,机身腹部前后两侧有天线罩,装电子对抗监视天线。垂尾根部有辅助动力装置进气口,尾部有天线罩。
动力系统
A-50的动力装置为4台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的D-30KP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120千牛。其最大平飞速度为785 公里/小时,飞行高度通常在10500米,起飞滑跑距离850米,着陆滑跑距离450米。载油量达到70000公斤,空中滞留时间4小时(不加油,最大重量起飞,距离基地1000公里的条件下),一次加油后可延长4小时左右,航程超过5500公里。在执行任务时,A-50通常长时间盘旋飞行在10000米的高空的巡逻轨道上,每次盘旋的轨道距圆心间的距离大约在100公里左右。
雷达系统
A-50预警机上装有一个很大的旋转预警雷达,其圆形天线罩直径为9米。前机身上面装有卫星定位通信天线,机头下方装有地形测绘学雷达,机腹两侧的天线罩内为电子对抗监视天线,机尾装有各种雷达天线。飞机的核心系统是由莫斯科科学研究和设备工程研究所研制的Vega-M Shmel(英文翻译为“大黄蜂”)脉冲多普勒雷达,其他电子设备还包括:系统操作员所用的彩色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有些资料说这种显示器能在显示目标的同时将目标划分为“友机”、“敌机”和“未识别”三类,并显示目标的速度、高度、方向和剩余油料(限于友机)。一台Duran-B导航和地图测绘学雷达。一部高频/超高频/甚高频(HF/VHF/UVHF 3MHz-3GHz)无线电通讯/数据链发射/接收器,其作用距离在350公里(V/UHF)到2000公里(HF)。除了无线电通讯系统,更主要的是A-50具备卫星通讯、导航和数据传输能力。A-50还装备有由一台数字计算机控制的集成化的电子战系统,可以遂行电子掩护、电子进攻和抗电子干扰等作战任务,实战中还能依靠LO-82被动传感器对来袭的导弹提前预警。俄罗斯的宣传材料声称A-50飞机具有可靠的敌我识别能力。
数据处理系统
A-50预警机能同时跟踪数十批目标,引导十多架战斗机作战。这得益于它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可以标示、记录、分析雷达接收到的信息,据此引导战斗机攻击敌方目标。
座舱设计
A-50的机组人员舱以及电子设备舱是由原伊尔-76运输机的全增压货舱改装而来。可容纳15人,包括2名飞行员、1名空勤机械师、1名领航员、1名报务员以及10名任务设备操作人员--—雷达拦截军官、电子对抗设备操纵人员以及通信军官。
防御系统
A一50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通常由米格—31型战斗机为其提供护航。
航电系统
A-50可作为空中雷达、空中引导站和空中指挥所使用。与传统的地面雷达站相比,它除了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目标信号、种类、距离之外,还可以全景方式显示电子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及己方飞机的综合情况,如机号、航向、高度、速度、剩余燃油等。
性能数据
(资料来源:)
衍生机型
服役动态
海湾战争期间,苏联每天出动两架A-50飞机24小时不断地监视美国从土耳其飞往伊拉克的飞机和发射的巡航导弹。1996年,A-50预警机在拦截到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恐怖分子头目杜萨耶夫的电话信号后,迅速实施定位,指挥俄军战机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成功展开空中打击。
2005年8月24日,随着三颗信号弹升空,中俄军事演习海上封锁作战演练在山东半岛东南海域进行。在这个环节,俄罗斯出动了a-50预警机、中方出动了预警机。8月25日,在济南军区潍北靶场举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强制隔离作战演练项目。从俄罗斯本土起飞的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经长途奔袭,准时飞临演习地区上空,强制隔离作战演练拉开序幕。A-50预警机升空,建立空中预警指挥。
相关事件
2024年1月14日,乌军称击落了俄军飞行于亚速海空域的一架A-50预警机。2月23日,乌军方称又击落一架俄军A-50预警机。
2024年2月25日,美国“福布斯”网站表示,按照乌克兰国防部的通报,乌军和国防部情报总局共同行动,于2月24日使用S-200远程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在亚速海东岸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上空飞行的A-50U大型预警机。
总体评价
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在地面信号反射背景下对目标的鉴定水平却要略高一筹。(中国新闻网评)
A-50预警机与各兵种协同演习的经验证明,它是非常有用的。(中国军网评)
参考资料
俄最先进预警机A-50U战场上弥补苏-30SM短板.中国军网.2023-11-05
中国航空.中国科普博览.2023-11-05
俄A-100预警机现曙光 曾因设计落后推倒重来(图)(3).中国新闻网.2023-11-05
兵器控.中国军网.2023-11-05
演习过程.青岛市情网.2023-11-05
俄A-100预警机现曙光 曾因设计落后推倒重来(图).中国新闻网.2023-11-05
苏俄空中信息战中坚:A-50控制预警机家族(图).新浪网.2024-02-27
苏俄A-50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家族(组图).新浪网.2024-02-27
8月19日 军情连连看《解读和平使命-2005》.央视网.2023-11-05
乌军方称又击落一架俄军A-50预警机 .抖音短视频.2024-02-24
A-50接连被传遭击落、损毁,俄军将失去全天候空中预警能力?.腾讯网.2024-02-27
俄A-100预警机现曙光 曾因设计落后推倒重来(图)(2)-中新网.中新网.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