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山街站

三山街站

三山街站(Sanshanjie Station),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与升州路交叉路口南侧,是南京地铁1号线的车站,同时未来将与南京地铁5号线换乘。三山街站于1992年开工建设,2005年9月3日开通运营,2019年11月20日开工建设南京地铁5号线站层。站内艺术墙的主题为“灯彩秦淮河”,展现了秦淮灯会的繁荣景象和节日气氛。根据2023年11月南京地铁官网数据,三山街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共开放有4个出入口。

历史沿革

1992年,三山街站结合中山南路南下工程开始建设。

2000年4月8日,三山街站试验站工程开工。

2005年9月3日,三山街站随南京地铁1号线开通而投用运营。

2019年11月20日,三山街站南京地铁5号线站层开工建设。

车站位置

三山街站位于秦淮区中山南路升州路的交叉路口,南京地铁1号线站层沿中山南路呈南北向分布铺设,南京地铁5号线站层沿升州路呈东西向分布铺设。周边地区位于“孔子庙——老城南历史文化休闲旅游街区”的西北角,同时位于“秦淮河风光游线”与“江南十八坊游线”两条旅游线路的交汇点。周边具有甘熙故居、瞻园、净觉寺、金沙井太平天国建筑群、牛市古民居建筑、绫庄巷31号古民居、望鹤楼6号古建筑、金沙井30号古建筑、望鹤楼古民居、升州路50号、54号、56号民国建筑、升州路120号民国建筑、升州路133号民国建筑、升州路160号民国建筑、锦绣坊21号古建筑等传统建筑。

邻近车站

建筑规模

建筑设计

三山街站南京地铁1号线站层总建筑面积为12880平方米,车站总长度为226.6米,总宽度为62.49米,标准段宽度为21.60米,车站顶板覆土平均厚度为3.00米,车站底板平均埋深约为14.91米。

整体布局

三山街站整体布局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厅层公共区由栏杆及进出站闸机分隔成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部分,中间为付费区,两端为非付费区。站台层为岛式站台,南京地铁5号线车站与南京地铁1号线车站通道换乘,车站西端设盾构接收井,东端设盾构始发井。

建设成果

建设难题

三山街站作为站点周边地区传统建筑的研究范围,该整体建筑范围内包括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多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历史建筑在内的各类传统建筑,具有传统建筑在建筑形态、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方面反映出的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三山街站进行改造更新城市设计的时候,重点考虑对包括传统建筑本体、传统空间肌理和传统建筑风貌在内的各类传统建筑要素的关注与回应。

三山街站工程处于秦淮河漫滩软土地区,地质复杂,基坑对应的监护范围内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较大,因此新建南京地铁5号线车站主体基坑、南侧附属基坑、西北侧附属基坑对应一号线三山街站至张府园站区间隧道外部作业影响风险等级均为特级。

建设创新

三山街车站新型主体结构,由“梁、板、柱”组成的框架体系,柱节点构件主要是承受和传递梁传来的剪力和弯矩,结构规范提出“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说明梁柱节点是整个结构受力的关键。

文化特色

三山街地铁站临近三山街片区,此片区与明初建设的南京明城墙三门在东西一条直线上,三山街由此得名。因李白有“三半落青天外”之句,故有门,进而有“三山街”地名。自得名以来,沿用至今。

截至2018年12月,三山街站车站文化墙以民俗活动秦淮河灯会为主题,突出站点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体现“灯影秦淮”的风情。作品中,孔子庙“天下文枢”大牌坊下宛如一片灯彩的海洋;几十个娃娃手持荷花灯、莲花灯、柿子灯、兔子灯等尽情嬉戏,表现出一种盛世的祥和与生命的欢乐。

车站构造

截至2023年6月,南京地铁5号线设立三山街站,将于南京地铁南京地铁1号线换乘。三山街站南京地铁5号线站层主体结构中心里程为K24+907.721,站台宽度14米,标准段宽度23.3米,总长167米,底板埋深23.3~26.2米。

交通换乘

运营情况

运营时间

客运流量

2012年4月28日—5月1日,三山街站日均进出流量为5.91万人次。

2013年2月22日,三山街站进站客流达6万人;2月23日,三山街站进站客流达8.9万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21年1月,三山街站设有卫生间,并试点安装的空气净化器

截至2005年5月,三山街站楼梯一侧安装了轮椅升降台,为行动不便的乘客提供上下楼服务。

出入口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