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族
阿细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自称“阿细颇”。阿细族群的名称来自于本族群的男、女性首领“阿细么”,属首领称谓演变成集体名称。
彝族有很多的支系,比如阿吾族、撒尼族、黑彝族、白彝族等。阿细族与彝族其他支系同源,聚居于云南省弥勒、石林彝族自治县、泸西县、丘北县等县。据统计,中国阿细人约10万人,其中弥勒市有7万多人。阿细话属于彝语东南部方言阿细土语,特点是辅音发达,浊音多,韵母简单,声调为4个。阿细人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与其他彝族支系大同小异,同源异流。阿细人对火的崇拜最为典型,至今还保留着钻木取火的传统,并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这天举行隆重的祭火神节,即“阿细祭火”,彝族阿细人称之为“木邓赛禄”。
“阿细先基”是阿细人的史诗,发源并广泛流传于弥勒西山地区,在阿细人中口口相传。“先基”是阿细语“sei ji”的译音,为“歌”之意,是这一作品诗歌和曲调的总称。“阿细跳月”是阿细人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集体舞蹈之一。2008年6月7日,“阿细跳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中秋节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了为之动情动容。
人口分布
有78000多名阿细族人生活在云南省。他们中的大多数住在弥勒市的西一乡、西二乡和西三乡中。在1998年据说有73900人生活在以上三个乡中。其他一些阿细族人生活在石林彝族自治县(以前的路南县),大约有300名阿细族人生活在玉溪市的华宁县东部,1200名阿细族人生活在泸西县牛街。
民族特色
石林县中的阿细族与撒尼族有很近的关系,但是阿细族有自己的传统、语言和服饰风格。
阿细族以他们的传统舞蹈而闻名,如今在中国各地和海外的舞蹈团中都有阿细族舞蹈的表演。阿细族舞蹈团1993年访问了欧洲,在葡萄牙、法国和德国进行了演出。
阿细族的拼法在1986年被创造出来,但是阿细族人中很少有人受教育的程度超过小学水平,几乎没有人能使用阿细语的拼法。
而在阿细族,人们不能在火塘的灰上掏洞打坑,不能从火塘的火上跨过,不能往火里头浇水,火是很神圣的。
宗教信仰
阿细族自古有原始的阿耆尼文化,崇拜火神。
早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利塔德(PereAlfreLietard)最先在阿细族中传教。之后,威尔(PaulVial)继续传教工作,他带领一队教士深入到阿细族、撒尼族和这个地方的另外一些彝族中传教。1948年威尔列出在7个教会登记在册有1500名阿细族的信徒。
参考资料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政协委员会.2024-03-19
浅谈彝族支系阿细人的祭火神节(上).中国红河.2024-03-19
阿细一一古老而淳朴的民族.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人大网.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