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汉斯·萨克斯

汉斯·萨克斯

汉斯·萨克斯(Hans Sachs,1494-1576),德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民众诗人、工匠歌手,出生于纽伦堡。他的主要成就在戏剧与诗歌领域,尤其以提高手工艺人的诗歌水平而闻名,将中古宗教戏剧发展为反映人民生活的讽刺戏剧。

人物生平

1509年进入纽伦堡拉丁语学校念书,毕业后跟一鞋匠学手艺。1511-1516年间在德国各地漫游,接触到许多流行于手工业者中间的工匠歌曲。1517年回纽伦堡后,创办了工匠歌曲歌咏学校。1519年后成为鞋匠师傅。萨克斯于1514年开始写曲和作诗。一生共写了近200出诗歌短剧、4000首工匠歌曲和1800首富有教育意义的道德箴言诗。他的短剧大都取材于民间故事,形象生动,语言通俗幽默,为当时人民喜闻乐见,有许多是亲切朴实的宗教喜剧,专供参加忏悔节狂欢活动的群众观看。但是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生活面不广,对现存社会制度表示满足。他是早期赞助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事业的先锋战士之一,1523年曾写过一首歌颂路德的寓言诗《维滕贝格的夜莺》,该诗一发表即远近驰名。

萨克斯在从事艺术活动的同时,仍然继续以补鞋为生。他先后失去了7个孩子,1560年妻子又去世,使他悲伤不已。晚年极少作品面世。1576年1月19日,他以81岁高龄在家中辞世。

作品与影响

汉斯·萨克斯的名声主要建立在他的“口头诗”上,包括戏剧作品。他的“悲剧”和“喜剧”实际上更像是对话式的故事,方便地分成不同数量的幕。作品主题广泛,包括圣经、古典作品和意大利小说家的作品。他成为了阿尔伯特·洛青兹(1840年)歌剧《汉斯·萨克斯》的主题,也是理查德·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大师歌手》(1868年)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尽管他对新信仰的支持曾招致纽伦堡市议会的谴责,被禁止发表任何“小册子或韵文”,但市议会不久后公开支持了宗教改革,萨克斯的影响力得以继续扩大。

人物背景

较早的游唱诗人,是在各地宫廷间走动、献唱,歌颂骑土精神,赞美理想女性的;而民众间的名歌手,虽然形式上延袭游唱诗人,但歌唱内容的重点则改为宗教问题,而且是以师徒相承的方式流传,并固定在一个都市,不再到处旅游。

德国的都市纽伦堡,就是百姓名歌手的大本营,那里工匠如果要升为老大时,除了必须通过技术的考验外,还很重视歌唱的能力。担任老大的名歌手们认为他们的歌曲,是在学会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等七种学科的基础下产生的,只有具备这种高度教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各行各业的老大。而他们晋升的顺序,由级别最低的“见习生”开始,然后是“徒弟”、“诗人”,最后才是“师父”。

后来,名歌手们陷于形式主义,他们所作的歌曲也只是优先一些庸俗作品。据说,1540年前后,纽伦堡的此类职工公会的会员多达250名,后来师父太多,只陷入技巧的较量,渐失艺术芳香。就在这时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中的主角汉斯·萨克斯就登场了。这时正值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开始高呼人性尊严。据说,萨克斯曾写作六千篇诗歌,其中大部分题材是取用时事和神话,为当时的名歌手世界导入崭新风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