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渊子崖保卫战

渊子崖保卫战

渊子崖保卫战,发生于1941年12月18日至1941年12月20日,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渊子崖村村民同日伪军展开的一场保卫战。

渊子崖村位于莒南县板泉镇沭河东岸,在抗日战争时期,沭河以西是日军占领区,八路军在沭河东岸活动,渊子崖村是敌占区和抗日游击区之间的“拉锯区”,而日伪军则常到河东“扫荡”,残杀百姓,抢掠财物。1941年12月18日,渊子崖村拒绝了伪军收粮的要求并成功击退了伪军的进攻。伪军首轮失败后,于20日凌晨打枪吸引扫荡回归的1000多名日军,并与其合兵对渊子崖村展开进攻。双方激战多轮后,日伪军攻破围墙阵地进入村内,渊子崖村民随之与其展开巷战、肉搏战,产生大量伤亡。至同日傍晚,八路军主力山纵二旅五团一部和区武工队前来增援,将日伪军堵在村子内。日伪军依仗优势兵力,冲出了包围并占据了村东的丘岭,利用炮火让处于开阔地带的增援部队伤亡惨重。日伪军后接到情报称八路军主力部队正赶来增援,日军随即撤退,渊子崖村也成功保卫下来。此次保卫战日伪军共伤亡154余人,其中112人死亡;40多名八路军战士、50多名县区中队战士、147名渊子崖村民牺牲。

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撰文,高度评价该村是抗日战争村自卫战的典范,渊子崖村因此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1942年,滨海军区授予渊子崖村“抗日楷模村”。1944年,滨海专署在渊子崖村北面的山岭上建立了一座六角七级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在临沂烈士陵园纪念堂里,陈列了渊子崖战斗的浮雕;在山东博物馆里,展出了渊子崖战时用过的大刀、长矛;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曾设置专门版面,介绍渊子崖战斗的英雄事迹。此外,渊子崖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还多次被拍成电视片,在中央和省、市、县电视台播放。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渊子崖抗日楷模村村民(1941)”被民政部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渊子崖保卫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民奋起抗战的杰出代表,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是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

战役背景

群众基础

渊子崖位于莒南县板泉镇沭河东岸。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匪盗祸乱,渊子崖村四周筑起5米多高、1米多厚的土夯围墙,墙上有垛口、枪眼,四个角还各建一座炮台。该村自卫队手中有缴获或从社会上购买的少量钢枪,还有几十支土枪和9门土炮,射程达250米。此外,渊子崖村有着数百年的尚武传统,多半村民都会点功夫,而抗日自卫队的成员则武艺精湛,每人也配有一把大刀,拥有较强的战斗能力。

精神建设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沭河以西是日军占领区,八路军则在沭河东岸活动,渊子崖便成了敌占区和抗日游击区之间的“拉锯区”。日伪军常到河东“扫荡”,残杀百姓,抢掠财物。同时,一些恶霸地主、土匪武装则打着抗日的旗号,到处横行霸道,渊子崖全村老少整天提心吊胆。1940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独立营进驻渊子崖村,营长纪尊平和指战员们在与村民的相处中让他们意识到了八路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同年10月,抗大工作团来渊子崖村宣传抗日。同年年底,该村建立了民主政权,选举林凡义担任村长,并成立了“农救会”“青抗先”“妇救会”等群众抗日组织,还建立了村民抗日自卫队,随时防范着日伪军的侵犯。1941年5月中下旬,八路军第115师战士剧社等8大剧团在渊子崖公演10日,对于教育和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增强村民的抗战胜利信心起了激励作用。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日军加紧了对山东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中共板泉区委号召群众开展抗粮抗捐,区长冯干三作了动员部署,渊子崖群众士气高涨。

战力对比

参与渊子崖保卫战中的日军有步骑兵1300多人,大小炮各数门,伪军有150多名,合计1500余人。渊子崖村共200多户1000多人,其中有312名自卫队队员。增援渊子崖村的队伍是八路军主力山纵二旅五团一部和区武工队

战役经过

战斗前因

1941年12月中旬,驻小梁家据点的伪军队长梁化轩派人给渊子崖村送来一张纸条,索要鸡、肉、酒、白面等食品,还要大洋1000元,并称不答应会血洗渊子崖。村长林凡义给梁化轩回信称东西已准备好,并表示要他们有来无回。之后,林凡义便布置全村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而梁化轩接到回信后大怒。

1941年12月18日,梁化轩带领150多名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伪军对村内喊话劝降却被林凡义厉声驳回。梁化轩见状便命令手下爬墙攻寨,而渊子崖自卫队员则沉着应战,等对方靠近围墙时,自卫队员挥舞大刀杀出围墙,乘胜追击,伪军大败而逃。首战获胜后,渊子崖士气大振,区长冯干三来到渊子崖村表扬了这里的干部群众,并鼓励他们总结战斗经验,研究备战措施,以防敌人再次来袭。之后,全村动手修补围墙、擦拭武器、制造弹药,自卫队进行了整顿,每个组配备一名有战斗经验的队员负责领导工作。同时,全村群众也作了分工,男青壮年负守围墙,女青壮年负责运送弹药、石头,老年、儿童则负责送水送饭,救护伤员。

大战前奏

伪军首轮战败后不敢靠近渊子崖,便预谋“借刀杀人”以攻破渊子崖。12月20日凌晨,梁化轩得知一批日军从新沭河东“扫荡”回来要西渡沭河后,他就指使伪军在渊子崖附近故意打枪放炮,用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这批日军有步骑兵1300多人,大小炮各数门,他们听到枪声后担心渡河时遭受袭击,便循声来到渊子崖,而梁化轩则乘机向日军密告渊子崖村内藏有八路军。此时的日军正愁找不到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决战,于是便向渊子崖村前进。当日上午9时,日军和伪军合兵一处,总共1500余人,将渊子崖村包围了起来。

另一边,渊子崖村的村民在20日早晨被村外的一阵枪炮声惊醒,起初以为是梁化轩的伪军前来报复,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大家拥上围墙做好了迎击的准备。之后,村民们见伪军只是乱放枪炮,并不进攻,等到发现大队日军后,林凡义等人才知道他们是在吸引日军注意力。

日伪军进攻

第一轮防守

日伪军合兵开始进攻,林凡义战前动员,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他指挥自卫队和村民占据有利地形,准备迎击敌人。上午10时左右,日伪军首先从东北角发起了进攻,炮弹摧毁了一些围墙,林凡义便带领自卫队紧急修补。炮击过后,日伪军以散兵阵形向村庄进攻。等他们进入土炮射程后,林凡义指挥几门土炮和其他枪支一起开火,将前边的日军击倒,打退了第一轮进攻。

第二轮防守

之后,渊子崖村民趁着空隙填补发射药,日伪军的第二轮进攻随之开始。日伪军的炮弹将不少村民炸死炸伤,这也激发了渊子崖人民的斗志,他们以围墙为依托,与对方继续展开搏斗。然而,日军这次是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进攻的,村民们本想等敌人炮火停了之后再放炮,但对方利用炮火的掩护,冲至围墙近处,村民随即放炮射击,击杀大量日军,但日军没有后退继续猛攻。日军利用土炮装填间隙,派人试图抢炮,村民则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战。之后,渊子崖村村民与日伪军展开持续战,接近中午时,村中弹药已经基本用尽,负责后勤保障供应的老人、妇女、儿童送来了石块砖头、铡刀菜刀、铁叉大刀片。全村村民同日伪军激战了一个上午,守住了围墙,未让对方突破。

第三轮防守

午后,日军休整后又一次发起强攻,围墙缺口被摧毁,围墙上的炮楼也被轰倒。随着围墙的缺口越来越大,防守力量陷入薄弱,日军乘虚拥入,渊子崖的自卫队与其他村民与其展开白刃战,多名自卫队人员与村民战死,渊子崖村未能守住围墙阵地。

日军进村

日军进村后,渊子崖村失去了围墙这一屏障,面对对方的优势兵力,便边打边撤与对方展开巷战。在渊子崖村村内,村民们宁死不屈,大量村民与对方同归于尽。面对这种状况,日军被激怒,对渊子崖村展开了大屠杀。渊子崖村村民的抵抗和日军的屠杀一直进行到太阳落山,村里到处都是尸体,村民大部分则退守到最后一条街道上,没有了退路。

援军到来及日伪军撤退

太阳快落山时,八路军主力山纵二旅五团一部听到激烈的枪炮声,并看到了从渊子崖方向跑来的逃难群众,便和区武工队前来增援,他们到来时刚好是渊子崖村村民退守到最后一条街道上之时。在刘新一、冯干三的指挥下,不到100人的增援队伍将日军堵在村子内。日军随机反扑,依仗优势兵力,冲出了包围并占据了村东的丘岭,架好了迫击炮。此时,渊子崖村的增援部队处于开阔地带,遭到对方炮火的猛烈轰炸,伤亡惨重。其中,刘新一、冯干三及40多名战士牺牲。对方重创增援部队后,正准备继续进村屠杀群众,但接到情报称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的主力部队正赶来增援,日军担心夜间作战对他们不利,于是边放冷枪冷炮,边朝东南方向撤去。

战后收尾

日伪军撤退后,抗日民主政府和人民子弟兵立即在渊子崖开展救死扶伤工作,死者被安葬,伤者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在这次战斗中死了儿女的老人由政府奉养,牺牲了父母的儿女则由政府照顾;被烧坏的房子修盖,锅碗瓢盆毁坏的立即补充;此外,邻近的村庄佩服渊子崖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也送来了生活用品。县区干部住在村里,办理一切善后工作。经过努力,渊子崖村的各家各户在不到一天被安顿妥当,其剩余村民带着热情又投入到抗战中去。

伤亡情况

渊子崖保卫战日伪军共伤亡154余人,其中112人死亡,牺牲40多名八路军战士、50多名县区中队战士、147名渊子崖村民牺牲。

战役纪念

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上撰文,高度评价该村是抗日战争村自卫战的典范,渊子崖因此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1942年,滨海军区授予渊子崖村“抗日楷模村”,后被赞誉为“山东抗日第一村”。

1944年,滨海专署在渊子崖村北面的山岭上,用紫红色的巨石,建立了一座六角七级纪念塔。滨海专署、滨海参议会和沭河县政府、县参议会的领导同志都在碑上题了词。新中国成立后,在临沂烈士陵园纪念堂里,陈列了渊子崖战斗的浮雕;在山东博物馆里,展出了渊子崖战时用过的大刀、长矛;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曾设置专门版面,介绍渊子崖战斗的英雄事迹。渊子崖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事迹,还多次被拍成电视片,在中央和省、市、县电视台播放。

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渊子崖抗日楷模村村民(1941)”被民政部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战役意义

渊子崖保卫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民奋起抗战的杰出代表,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是沂蒙精神的真实写照和重要组成部分。

渊子崖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

渊子崖保卫战的村民们在党的组织带领下,用血肉之躯抵御残暴的侵略者,以落后简陋武器抗击装备精良的敌人,打出了农民群众抗战的气势,展现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与骨气。

参考资料

渊子崖村保卫战.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3-02

中华抗日第一村:英雄的渊子崖 光辉的抗战史.百家号.2025-03-02

渊子崖保卫战:村自卫战的典范.人民网.2025-02-28

铁血渊子崖:“中华抗日第一村”的不屈保卫战.人民网.2025-03-02

“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山东省莒南县渊子崖保卫战.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