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弄影
梅弄影,词牌名,源于南宋丘崈的词作,因其词中“不废梅花,晚来妆面靓”和“付与幽人,巡池看弄影”的句子而得名。此词牌为双调,共有五句,共计四十八字。其特点是在前、后段的第一、二、三、五句处押韵,且均采用仄声韵。
词牌沿革
梅弄影这一词牌最早出现在南宋丘崈的《丘文定公词》中,是一首专门咏梅的作品。词中“不废梅花,晚来妆面靓”和“付与幽人,巡池看弄影”两句被用来命名词牌。其中,“弄影”指的是物体运动时产生的影子随之摆动的现象。北宋时期张先的《天仙子》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梅弄影这个词牌的名字就来源于这种描绘池畔梅枝倒影的情景。《词律拾遗》卷一和《词谱》卷七都收录了丘崈的《梅弄影·雨晴风定》,这是目前所知唯一的宋词作品。
格律说明
梅弄影的正体格律为双调四十八字,前后两段各包含五句和四个仄声韵。以丘崈的《梅弄影·雨晴风定》为例,这首词只有一首,没有其他可供比较的版本。通常情况下,梅弄影应押东部的“东”“声”韵。由于古代上声的“梗”“迥”,以及去声的“敬”“径”韵,在现代韵中属于“东”“声”韵,因此整首词可以押“东”“声”韵。
```
典范作品
【宋代】丘崈《梅弄影·雨晴风定》
【近代】汪东《梅弄影·题充和画红梅用邱宗卿韵》
【近代】溥心畬《梅弄影·日月潭》
参考资料
词林踏歌(三十八).美篇.2024-10-31
梅弄影朗读.古诗序 .2024-10-31
【原】【漱玉流觞、词牌共咏】词楼词课|《梅弄影》 .360个人图书馆.2024-10-31